第137章 海上势力,宝岛东湾 (第1/2页)

好书推荐: 山寨小相公

能为华夏保全所有海上势力,这无疑是朱桂最欣慰的事情。

华夏从唐代开始通商西洋,与波斯等国贸易。

无数代人积累下的海上势力,总算是保住了!

虽然不是完全保住,仍然有一些船只被销毁。

但绝大部分主力已经保存。

作为后世人的朱桂,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把华夏近千年来积累的海上资源全部销毁,那简直是噩梦般的结果!

后世华夏的衰落,跟这有直接关系!

如果明清两代不闭关,继续允许海上贸易,积极拥抱外界先进文化。

那么,这个世界走上巅峰的必然是华夏,而不是西方那些强盗!

大明颁布全面禁海令之后,东湾岛显然成了远北至关重要的地方。

虽然远北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展各种行业,但由于气候的原因,有部分行业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进行的。

就比如种植金鸡纳树和橡胶树!

朱桂在东湾建立了两座城池之后,郑成功便留守了下来。

他对于开东湾简直胸有成竹,毕竟该走过的弯路,他前世都走过了!

这个时间段,东湾没有汉人,但山里却住着十几万的野人。

这十几万人当中,大概有3万多,全是猎头族的,他们平时无比残暴,常常狩猎人头。

郑成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据点,所以一到东湾不久,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三万猎头族全部铲除!

之后,他又根据前世的记忆,剿灭了数个前世记忆中龌龊的部落。

最后剩下的东湾本土高山人,他将依据朱桂的政策,暂时授予他们准国民劳工身份,用这种方式将他们同化掉,这些也是未来开东湾的一股力量。

而之后,郑成功便将朱桂给他的橡胶树和金鸡纳树种到了南部。

而且,他还在布袋沙滩成功开垦出盐田。

与远北大规模开垦农田不同,东湾的经济今后将以茶叶等远北不生产的东西为主。

之后,他就派遣船只到大明沿海各地,四处招募移民!

虽然大明已经禁海,但这并不是个事儿,毕竟当年的大清同样禁海,郑成功同样能从沿海拉走2o万移民。

偷渡这事情郑成功太熟了!

东湾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吴国曾经派军队巡视东湾宣示主权。

不过,因为地理原因,华夏一直都没能有效开东湾,这主要是因为洋流导致。

不要看东湾距离大6很近,台湾海峡洋流凶猛,想要横渡在古代很不容易。

一般进入东湾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驾驶船只到海峡中央的澎湖岛,等待风浪小之时一口气横渡,可谓是九死一生。

另一种则是从大北方的浙江沿海,顺着洋流一路南下直接飘到东湾北部,但此路线只有冬季才能通行。

相比之下,从大6去东南亚反而更方便,不会受到巨大风浪侵扰!

而东湾的第一个开拓者是严思齐,他带领1ooo半商半盗,在岛屿南部定居,然后又到东南沿海招募了几千农民。

但严思齐不久便死了,他的小弟郑芝龙继承和整合了他留下的所有势力,并继续向东湾移民数万。

而这时,郑芝龙得到大明朝廷的诏安,率领他的全部精锐离开东湾,不仅放弃了辛苦开垦的基地,也将那里的移民彻底扔给了荷兰人。

再后来郑芝龙投靠大清,他的儿子郑成功反清复明,在即将失去大6上最后据点之前,郑成功选择退守东湾。

然而这时东湾已经被荷兰人彻底占领,于是郑成功率大军将其从荷兰人手中夺了回来,之后就是暗中从大6向东湾移民。

所以说,这一切郑成功太熟了,简直是将他当年做的事情再做一遍,所以对他并不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