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丈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第1/3页)

在大明三部曲中,除了《大明仁宣》之外,《大明洪武》和《大明永乐》都有对应的导演。

而在他们拍摄之前,林旭都会将建议演员名单提前备好。

倘若找不到人,就可以参考一下林旭的名单。

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极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并且还让《大明洪武》、《大明永乐》中的角色人物,更加立体。

令人不由向往,大明国力鼎盛时期的灿烂历史。

林旭没有向杨硕打招呼的意思,而是选择走到王学析跟前。

“王叔,今儿,您也算是受累了。”

“啊...”当王学析瞅见林旭走过来,肉眼可见的一懵,不过还是很快反应过来,摆手道“没事,这都是演员的基本素养,我来是挣片酬的,自然会将朱棣演好。”

“哈哈。”

林旭笑了笑,此番说辞显然是谦虚的意思,之前自己将饰演朱棣的推荐名单交给宁皓师兄时,其实宁皓是秉持无所谓的态度,有就有,没有也可以当作后备役嘛。

相当备胎。

直到挑选一圈后,都没找到自己心目中朱棣的形象,这才想起来。

哦,还有王学析啊。

宁皓直接打电话,想要邀请王学析过来饰演朱棣,可没想到人家知道是历史剧后,果断拒绝。

说什么不想参演历史剧,这从他演绎生涯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想到这,林旭不由再次笑,神似刚捉到鸡的小狐狸。

“林旭,你怎么了?”王学析一脸诧异。

“没事没事。”林旭赶忙摆手。

当初宁皓可急坏了,实在没有办法就给林旭打电话,该怎么办,对此,林旭也很苦恼。

最后想到一个主意。

先礼后兵,先将剧本让王学析看一看,眼界高的演员,最看不得好剧本在自己手里白白流逝,而后就是撒泼赖皮,就住在王学析家门口不走了。

一日三餐,都归王学析管,不给吃,就嚎。一连待了好几日,可算是将这位饰演中年加老年的朱棣扮演者,给请过来。

为什么昨晚宁皓不在他媳妇屋里睡觉。

不就是臊的嘛...

你是导演,邀请人家演员是伱本有的权利,毕竟演员需要作品标榜自己,可相应的,演员也有拒绝的权利。

你这样...说白了,不就一无赖嘛~

毁规矩啊。

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反正当时还在《大明洪武》剧组,扮演太子朱标的林旭对此表示,非常痛心疾。

当晚便当浮一大白。

林旭笑的很开心,倒是让王学析一愣一愣的。

他也就是不知道这件事主要推动者,就是眼前的林旭,否则就不会是现在这一副表情。

王学析无奈,传闻林旭是博而好学,不拘于礼的人,现在看来,怎么有种怪怪的感觉。

很呆啊。

“林旭,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洗耳恭听。”林旭上身微侧,有才华的人,值得被尊重。

“我认为朱棣雄才伟略,北征蒙元,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都足以评为千古一帝,可是他政务,我感觉稍逊一筹。”

林旭摇头笑道“其一,朱棣的名号,不需要后世评价,他本身就是千古一帝。其二,从三年之内迁都燕京、而后为朱瞻基结婚大庆,不惜花费二百七十万两,须知当时永乐期间每年财政收入仅为三千万石粮不到。按照当时折银,大概15oo万两左右。”

“二百七十万两,占一年赋税的百分之五左右,这期间还要北征蒙元、编纂永乐大典等等,要是没有明仁宗朱高炽监国十年不分昼夜的处理政务,在不失民心的基础下备齐粮草,否则朱棣空有抱负,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本领。”

“以此类推,便可得知,朱高炽当国是众望所归,民心所望,汉王朱高煦的监国,不过就是朱棣的一次试探,或者说是一次偏爱,想看看大臣们的底线和朱高煦有没有处理政务之才。”

王学析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朱棣是为了证明他才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并且有洗涮之前自己夺侄子而来的皇位,所以内心非常想要证明自己,但是...”

“林旭,结合历史,你觉得朱棣内心深处最对不起谁?”

“嗯...”

这也算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林旭坦然一笑“无非是两个,纵观朱棣前半生,畏惧之人不过两指之数,对于朱元璋,朱棣惧怕显得多一点,他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当时朱元璋正在统兵作战,兵者,威也,乃杀戮之本,而朱标身为嫡子,天生具有安抚民心的作用,朱元璋由于常年在外作战,自然没有亲自教导儿子的时间。”

“长兄如父,可以说朱棣是朱标一手带大的,代父教导,自然是恩威并施,亲情相间又有患难之情,以此可以得出,朱棣对朱标的感情,畏更多一点。”

“而当建文四年朱棣即位之后,这畏也化成了愧疚,最后再以此得到结论,朱棣的目的主要就是想让父亲,长兄看看,自己并没有一日荒废朝政,一日荒废事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