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白头偕老 (第1/3页)

好书推荐: CSGO:我是战术大师

赵小山这会儿正陪着如燕在京城街面上买东西,对于宫里两位上位者的话也是一无所知。其实就算知道了,他也不过是激动一会儿然后想着如何报答皇恩罢了。

虽说是在京城,但俩人也不担心落脚的地方。因为赵记的铺子在京城虽然算不上一等一的,但在几个热闹的街道上,也是看得见的。

所以甭管俩人是休息还是放松玩耍,都不必担心无处可住,更不用考虑参加科举的人过多,客栈会没有房间。

到了月底的时候,赵二石风尘仆仆的赶了来,瞧见赵小山就笑着说是周氏跟崔玉不放心俩人,让他来瞧瞧。

其实并非不放心别的,只是赵小山毕竟第一次来京城,又是参加科举考试。一来是担心他被京城繁华迷了眼,变了心。二来也是担心一旦他落榜,心情抑郁会生了什么变故。

等到放榜那一日,用不着赵小山几个人挤着去看,就有人敲锣打鼓的来了赵小山落脚的赵记门店报喜了。这也是惯例,每次放榜之后,都会有一群专门的人盯着金榜题名的那些学子,然后抢在别人之前去报喜。

除了为着得赏,更重要的也是讨个好彩头。

没想到能进前三甲的赵小山当下就有些犯傻了,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让来报喜的人也忍不住皱起眉头,莫不是这新科探花是个穷光蛋,拿不出什么赏钱来?

来人正懊恼着呢,就见赵二石麻利的从怀里掏出个大红封递过去,还让店里的伙计在外头挂上鞭炮响了一会儿。

幸亏自家媳妇有先见之明,在他走的时候特地准备了个红包,说是以后可能用得着。现在看来,若是自家没有准备,少不得要被人笑话呢。

赵小山考中探花的消息飞一样的传回了赵家村,于是整个等着消息的村子都沸腾了。赵家甚至直接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大摆宴席,而里正赵德也乐的整天见牙不见眼的,还特地去宗祠给祖宗上了香报喜。

这期间,到底有多少来祝贺的,有多少来攀关系的就不再多说了。左右赵家村一夜之间,成了附近人人羡慕向往的地方。瞧人家村子家家户户都能盖新房不说,如今还出了个探花郎,那可是能见着皇帝大老爷的人呢。

在京城的赵小山意气风的参加了殿试,又参加了琼林宴,之后更是以《地赋论》让许多人高看一眼。尤其一些清流官员,看着他更是像看到香饽饽一般。

官场上的事儿,赵二石插不上嘴。可好在崔玉得了消息,让人日夜兼程的往京城送了好几封信,按着自己前世的经历说了许多。加上赵小山不是愚笨的人,不过几日就想通了里面的关节。

琼林宴之后,各位进士都得了官职赏赐,而赵小山更是直接进入了农政司。原本还看不明白的众人,在太子多番与之交谈后,哪个还看不出赵探花是皇上给太子准备的人?

安置好了一切,众人都有些时间回乡。却不想在这个时候,又起了波澜。而这次对方看重的却是正炙手可热的新科探花,甚至还不惜以权压人。

原来京城白家,也是三皇子的姻亲家族嫡系有个闺女,年方十六正是要与人结亲的时候。也不知怎得,那家小姐偏生看中了赵小山,央求家人提亲还死活非赵小山不可。

白家人自然知道赵小山已经娶妻,但架不住心疼自家女儿,加上他们也觉得赵小山的妻子不过是乡野村夫配不得探花郎。而且打心底里,他们还是想要拉拢了帝王跟太子双双看重的新任农政司副司。

所以白家先遣了管家相邀入府叙话,却见赵小山还带了如燕一起拜访。后来又设计想要生米煮成熟饭,却不想赵小山根本不上当。

总之软硬皆施,就是没能让赵小山点头答应。

最后白家小姐干脆找上了如燕,先是苦苦哀求,嘴上说到甘愿做平妻。又言说娶了她,赵小山日后在京城的道路定然会一路平坦。且说京城官家夫人的圈子她也知晓,如燕一没背景二无门路,定然会连带赵小山成为京城笑柄。

其实如果早些时候,如燕指不定就着了她的道道。可随着崔玉书信三天五日的进京,她的心里也门清,自家相公最好还是不要联姻。

毕竟涉及皇室的事儿,能不沾染还是不沾染的好。否则被人算计了,都没法叫屈。

眼看赵小山软硬不吃,白家人只得求了三皇子在皇帝跟前讨个赐婚。

皇帝本来就没想过废太子,所以才一路为太子铺路,如今心里自然是厌恶三皇子横插一杠子的。不过他也想试探试探赵小山的心性,所以就把人宣召入宫。

“皇上容禀,臣早在家中就娶了贤妻,所谓富贵不忘糟糠妻,这辈子除了糟糠之妻,臣不会再娶她人。”赵小山的话掷地有声,他也并非追名逐利之人,若是能做官造福一方自然是好的。若是为此而断了前程,他只管回到赵家村跟着二叔婶娘打拼,或者去半麓书院授课。

皇帝在上座看着底下赵小山宠辱不惊的表现,又见他回答糟糠之妻不可弃时的毫不犹豫,心里不由感慨太子说的话。当真是个不知变通的,但是他不正是需要这般人才么?

再者,随着赵小山的一番话,他也不由想起自己与皇后年轻时候的点滴。这些年,他宁可被人劝谏被太后误会也不愿再立皇后,可不也是因为那句糟糠妻?

皇帝哈哈大笑两声,看着边上站着脸色极差的三皇子说道“姻缘自有天定,你既然已经有爱妻那朕也不为难你。只是日后你可要谨记今日的话,莫要做了欺君之人。”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至于日后三皇子跟白家会不会给他下绊子穿小鞋,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反正现在他是抱着自家如燕笑的合不拢嘴,没想到三年不成有孕的如燕,在他成为探花郎之后竟然被查出了怀了身子。

于是回乡的日子自然被推迟了,甚至在他入了农政司一年,官职稳定之后,还特地遣人去赵家村接了家人出来。当然,王秀和也是不可缺少的。

也亏得这个时候崔玉家的小四能腾开手了,不然她还真会愁该怎么离开家到京城走一遭呢。

崔玉把小四儿托付给钱氏,然后又跟赵二石安排好生意上的事儿后,就跟周氏收拾了行李上了自京城二来的马车。

因为赵小山如今在京城也算是有了根基,加上赵家的银钱供给,所以跟着马车前来的还有一些小厮丫鬟跟护院。总之,务必会保证赵家人一路上的安全。

许是第一次进京,加上是因为自家子孙有了出息,所以大伙儿都是兴致勃勃的。就连周氏,也不觉得身体疲乏。

一排马车走走停停的,倒也不颠簸。车里的布置与赵家自己家的车篷并不相同,而是添置了茶几跟许多吃食,甚至还有温着吃食汤点的炭火匣子。

几个孩子也是一路叽叽喳喳的,就算是年纪最大的天天,也不过是故作淡定沉稳。其实总巴望着外头看的小眼神,早出卖了他。

虽说农家孩子早当家,但崔玉却并不管束着他们,更不会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就算天天已经十来岁了,在懂事的同时也有些孩子气。

走了二十来日,终于算到了京城地界上。果然是京师,当真是热闹非凡,刚进城门,可就能听到外头人声鼎沸了。更别说两边成排的门店商铺,还有来往的马车轿子,真是州县无法比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