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慕之宾 第64节 (第2/2页)

好书推荐: 至尊神医兵王

我和景璘说了约摸半个时辰,看着天上乌云压顶,似乎又要下大雨,这才分别开去。

才走出御苑,突然,我发现前面的树荫下,有个人影,似乎正朝这里张望。

大约是发现了我,那人影转身走开。

纵然只是闪了一下,我还是认出了那人身上的衣裳,似乎就是玉清观里女冠的打扮。

回到玉清观里,兰音儿抱着碧眼奴迎出来。

“玄真。”她说,“方才,董淑妃宫里的人来了,说董淑妃请玄真过去讲经。”

“董淑妃宫里的?”我讶然,“而后呢?”

“见玄真不在,就离开了,说下次再请。”

我皱了皱眉。

“董淑妃对道学一向没什么兴趣,好端端的,突然请我去讲经做什么。”

“没说。”兰音儿道。

我微微颔首,从她手里接过碧眼奴。

“方才我不在的时候,女冠们都在做什么?”

“与往常一样,有的人在殿上念经,有的人在各处洒扫。”兰音儿道,“是了,殿上供奉的荷花没有了。有几位女冠说,御苑里或许有早开的荷花,要去找一些来。”

“哦?”我问,“找到了么?”

“还未到端午,哪里就能找到。”兰音儿道,“她们就是想偷懒,出去了一会,又回来了。”

我沉吟片刻,道:“都有哪些人,你记下来,告诉我。”

“知道了。”兰音儿道。

——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自从回到宫里,我就再没有见过太上皇。

不过如景璘所言,他并不是不想见,就不会见到的人。

端午,丽日晴天。据说京城外头的河道里,百姓的龙舟赛办得很是热闹。

宫里有宫里的热闹。

一大早,玉清观就钟磬齐鸣,一众女冠身着礼衣,诵经祈福。

太后、明玉领着一众内命妇,到玉清观里来烧香祈福。

这之后,宫中有端午宴。

除了内命妇们,皇帝和宗室也会来到。

当然,少不得太上皇。

所有人都落座之后,他才姗姗来迟。

入阵曲的乐声,在端午节里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不过它就像一支令箭,让所有人登时停下来,将目光投向殿外。一时间,除了乐工们的入阵曲,殿上没有别的声音。

太上皇玉冠锦袍,如每次出现在这等场合时一样,身上穿戴皆天子之制。

耳边,传来明玉不紧不慢地嗑瓜子的声音。

景璘惯常的面无表情,看也不看一眼。

太上皇入席之时,我感到一道目光在面前掠过。我站在太后身后,眼观鼻鼻观心,似无所见。

内命妇这边,除了太后,也有几位先帝时的太妃共宴。

太后对外一向彰显宽厚之德,对这些太妃们一向不薄。今日来的,也都是从前与她交好的。

皇子皇女们也抱了来。

一个个小儿,打扮得粉雕玉琢,在上首前行礼。太后看着他们,脸上满是慈爱之色,一个个抱在怀里,令人打赏。

“这端午宴,好些年没热闹过了。”一位太妃微笑着对太后道,“托圣上和太后福泽,这两年风调雨顺,社稷稳固,妾等方可过上安心日子。”

这话,显然很得太后喜欢,她露出微笑。

上首的另一边,太上皇正与几位宗老交谈。

说得无非是些许寒暄的言语,但有一件事十分讨厌。他的声音很是沉厚,无论我怎么装作他不存在,却总能听到只言片语传入耳中。

那声音穿透力极强,刮着耳朵里头,教人无法忽视。

兰音儿和一众女冠们端来盛着绦绳的盘子,送到每位宾客面前。我亲自将一根绦绳系到太后的手上,又为她怀中的皇长子系上一只香囊。

而后,我拿起另一只,要为董淑妃怀里的二皇子系上。

“玄真日理万机,这等小事,便不必劳烦玄真了。”董淑妃看着我,似笑非笑,说罢,吩咐身边的宫人将我手中的香囊接过去。

第九十八章 私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