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慕之宾 第67节 (第2/2页)

用过膳之后,太上皇对兄长道:“朕还须回去会见朝臣,你兄妹二人先叙一叙,待朕空闲些,便到伯俊住处探望。”

兄长微笑,道:“子烨自便。”

二人说话时,并无君臣之别,仿佛仍是从前的好友。

太上皇也不多言,别过之后,起身而去。

待得那身影在台阶下消失不见,我随即拉着兄长的袖子。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问,“兄长都告诉我,不可隐瞒。”

兄长看着我,放下筷子。

“子烨说,你们要成婚了?”他说。

我点点头。

他看着我,意味深长。

“你必是一直恨着他,很不情愿,是么?”

我愣了愣。

——

我和兄长在灞池边谈了一整日。

这些年里发生的许多事,也是在今日,方才有了答案。

譬如,辽东那等苦寒之地,送去的犯人大多都是做苦役,十不存一。当年他去到之时,景璘还跟着先帝在北戎拘着,无人能帮兄长。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从前,我以为这是兄长命大,现在我知道,不是。

当年,上官家的案子,是要做成死案的。莫说黥面之刑,他下狱的当夜,就有人想要他的命,将他提去了刑房,打算用酷刑折磨至死。

但他刚刚被绑上刑架,外头就来了人。

狱吏唯唯诺诺,忙将兄长从架子上解下,退了出去。

“来人是谁?”我忙问道。

“子烨。”兄长道。

我的脑子有一阵混沌。

若我没有记错,那时候,他应该还在齐国,被软禁着才对。

“在先帝兵败之时,子烨就觉察到了朝中动向不对。于是即刻从齐国动身,来到京中。”

“阿黛。”兄长看着一脸诧异的我,“若非他,你我都活不到今日。”

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下)

我看着兄长,问:“我那时,也与他有关?”

“你当真觉得,耿清当年将你从牢里提出来,送到宫中出家,是因为他听信了什么高人的指点么?”

我一时默然。

耿清确实是向着太上皇的。当年他还是齐王的时候,率兵平叛,攻入京中,也正是耿清力主拥立齐王登基,君临天下。后来耿清被人暗杀,殒命街头,也是齐王为他收葬立祠。

我自不是没有想过我的事跟齐王的关系。但我早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无论是把人想得太好,还是把事情想得太好,都对我有害无益。

何况,我与他,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他那时已经被先帝驱离京城,人人都与他撇清了关系,他竟还能插手牢狱之事?”我问。

“若先帝在京中,自是不能。可那时,先帝已经成了戎人阶下囚,京中乱成了一锅粥。齐王在京中不是无人,譬如耿清,他与齐王的老师杜行楷是好友,只是不曾公之于众罢了。”兄长道,“他无法让你我脱罪,只能另辟蹊径。可做到这般地步,也已经是尽了全力。”

“这些,是他跟你说的?”我问兄长。

“是吕均说的。”兄长道,“那时,他特地将吕均安插进了狱卒之中,押送我上路的,正是他。”

说罢,他自嘲一笑:“我当年自诩文武兼备,可真到了那般田地,才知道自己多没用。寒天腊月,少了暖炉,少了仆人伺候,我连觉也睡不好,走到半路就生了一场大病。多亏吕均一路照料,我才顺利到了辽东。也是他,在那里疏通了关系,让那边的人不至于刁难我,后来,还让我在官署里做起了文书的活计。”

我望着他,一时怔忡。

“你在官署里做文书,也是他出的力?”

“我知道,圣上也有意保护我,但若无子烨,我坚持不到圣上出力”兄长道,“你不知子烨在京城之外的势力有多广。便是辽东那苦寒之地,在他登基之后,也只知上皇,不知圣上。那边的主官,早已换成了他的人,无他允许,圣上的旨意甚至传不到官署之中,又如何护我?”

我明白过来。

耳根一阵热,心中很不是滋味。

——上皇可是用我兄长威胁我?这天底下,最不配提我兄长的,便是上皇。

前几日,我对他说过的话,犹在耳畔。

他那时,并没有反驳。

搞得好像我是那个不明事理胡乱指责的人。

“这些,兄长为何不在信中告诉我?”我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