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99节 (第1/2页)

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红薯等,这些夏季作物的育种工作依然在进行。

不过考虑到如今缺水的情况,大队上增加了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四月的后半个月,降雨仍然没有增多,进入五月份依然如此。

因为少雨,这两个月的气温比往年要高不少。

队员们顶着比往年要热的天气,不仅忙着育种,还忙着收获。

小麦和油菜这些虽然发育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能收获一些。

等到小麦归仓,油菜籽、豌豆、胡豆这些也通通收获完成,这次因为春旱造成的歉收队员们也都清楚了。

这次旱情导致减产约三成,这还是期间灌溉过两次,队员还时不时挑水浇水补救的成果。

得知这样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本来去年就受了水灾,导致今年要勒紧肚子过日子,就盼望着今年能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但一开春就是旱情。

这样的情况,下一年的口粮已经可以预料,还得饿肚子。

想到这,谁的心情都好不了。

结果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状态,望着头顶的烈日,况叶心下的担忧就一直没有落下过。

进入五月以来,气温逐渐升高,他和简修文他们一起在地里上工忙活。

和队员们一样,都盼着一场大雨落下。

如今刚刚种植下去的红薯藤、玉米苗等,都需要一场雨水的浸润,让其生根成活。

但这场雨怎么也落不下来。

看着地里蔫蔫儿的苗子,他和队员们只得马不停蹄的挑水进行人工的浇灌。

为了保住这些苗子,如今大队上的小河渠已经快断流,堰塘中的水也快要见底。

为了给田里的水稻留一点水,甚至用了一部分井水灌溉。

看着这些红薯苗和玉米苗终于缓过劲儿来,但况叶和队员们却高兴不起来。

现下这苗子是保住了,但要是再不下雨,后面的一切都是徒劳。

就这样,五月一晃而过,时间来到六月。

因为缺水这事,据况叶所知,大队长陈庆国急的嘴上都起燎泡,几乎快要天天往公社跑。

为的就是提水灌溉的事儿!

连续三个月的雨水稀少,已经让水源不是很丰富的九大队捉襟见肘。

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也同样如此。

现在整个九大队,除了一些水田还有些没有干透,就只有饮用的井水还没见底。

为了保证饮用水,队里不可能再用井水来大面积浇地。

这几天况叶已经听不少队员说,他们用水的井水已经下降得很厉害,甚至打起来的水都有些浑浊了。

说明这井水已经快要见底。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居住的房屋后面的水井,这段时间他也关注过,水位下降得厉害。

往年水面离井口也就一米左右,雨水充沛时,甚至快要和井口齐平。

但现在,井水水面离井口快要有三米了,虽然不至于见底,但据况叶观察,井水如今也只有一米出头的深度了。

九大队这边的水井,一般都是潜水井,深度一般在四到六米不等。

这样的水井,极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干旱严重,地下潜水层水位降低,那么水井的水位也会随着降低。

因为井水这事儿,已经有队员家准备淘井,再把水井挖深些。

而大队长陈庆国为提水灌溉这事儿,往公社跑却一直没什么好消息。

今年不仅是观市这边旱情严重,附近的几个市也同样旱得很,河水灌溉这事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期间扯皮的事太多。

建设在圆坝公社的提水站,可以灌溉好几个公社,但安溪河旁边建设的提水站不只这么一座。

许多公社都指望着河水救命,之前春旱的时候,经过一番扯皮,九大队这边提了两次水。

如今到六月,却已经不是扯皮的事。

而是河水不足以支持灌溉的问题,如今安溪河的水位已经非常的低。

先不说能不能提水的问题,就是把河水运送的各个生产大队,经过漫长的水渠,期间的损耗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提水灌溉的事没有结果,况叶和队员们听到消息后,心情更是沉重几分。

随着进入六月中旬,水田中的泥土也渐渐干燥,水稻秧苗暂时还能保持活力。

但所有人都知道,要是再没有水,水稻最终也会干枯。

而旱地里的作物,已经陆续出现枯萎的情况。除了比较耐旱的红薯、高粱、玉米还有些绿色,其他的作物大多一片萎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