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頁 (第1/2页)

沈美雲頷,「您說。」

「第一,要增加工作崗位,第二要增加稅收,第三要保證我們漠河市普通老百姓的肉食供應。」

漠河駐隊養殖場的肉食供應,基本上供給都是優先單位的,這也就導致了,下面老百姓,其實很多人不容易買到的。

這還是一個空白的市場。

這三者本來就是沈美雲的初衷。

她建廠會選擇在前進大隊,自然就考慮了這方面,工作崗位,增加收入和稅收。

甚至,讓老百姓吃上便宜肉。

當然,最後這一項屬於遠大目標了。

沈美雲想也不想的答應下來,「沒問題。」

在他們談論這個的時候,劉主任欲言又止,李科長便讓他問,「劉主任,有話便說。」

劉主任,「李科長,我想問下,以個人名義開廠會不會帶來麻煩?」

畢竟,這算是割資本主義尾巴。

「一看你就是不關注實時信息。」

李科長拿出了一份報紙,「你看看。」

劉主任接過來一看,「安徽小崗村大包幹三十年。」

「包田到戶。」

他頓時大驚,「不是集體所有制嗎?怎麼突然就分地了?」

「去年人家就開始做了。」李科長嘆口氣,「人家膽子也大,你知道包田到戶後,畝產量翻了多少嗎?」

「多少?」

這劉主任哪裡知道,他每天忙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光勝利公社的事情,都足夠讓他焦頭爛額了。

哪裡還知道安徽的事情,那都是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兩倍到三倍。」

「什麼?」

這下輪到劉主任站起來,他下意識的否認起來,「不可能,我們漠河市有全國最為肥沃的土地,都做不到這個地步。」

「你是公有制,大家做多做少年底分的糧食都一樣,小崗村是私有制,人家做多少全部是自己的,你說,能不能?」

做自家活和做公家活能一樣嗎?

自然是不一樣的。

這下,劉主任說不出話了。

「這個消息一點都沒傳出來。」

「還沒傳出來。」李科長拍桌子,「全國都傳遍了,怕就是你勝利公社的劉主任不知道。」

要不是有這個先驅,他也不可能這般利索的答應沈美雲。

劉主任被罵了,也不生氣,反正他都被罵習慣了。他不解的是,「包田到戶和個人開場有什麼關係?」

李主任嘆口氣,「你是真不關心上面的文件啊?」

「鼓勵公有制改革,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個人和集體創辦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他幾乎是照本宣科一樣,把之前的文件給讀了出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