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携十二人南下九江 (第2/2页)

好书推荐: 长生不老:风月

有一批的贴心忠心之人相随,利与不利,皆是种基础力量。

随何是一儒生,和叔孙通、6贾等人皆是儒生,或许是汉王战败的原因,厌恶穿儒服之人,叔孙通立刻穿短服,着楚服,刘邦看着顺眼很多。

对此,随何看不惯叔孙通阿谀奉承,谄媚于上的嘴态,他依旧是儒服,说其儒服不得不提起齐鲁之国。

鲁国因为是继承东周(后人如此分)的礼教,是战国时代继承周礼最完整的国家,孔子便是鲁国人,极力倡导儒学和礼教,而齐国又是办学行教最昌盛的国家,可以说齐鲁之地多儒生。

刘邦恰恰不喜人穿儒服,不过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去现他们的长处。

随何与叔孙通同为儒生,但二人的风格颇为不同,是故至今为谒者。

刘邦道,“需多少人人相助,尽管说。”

随何申出两根手指,“臣只需二十人相从。”

刘邦这会有点诧异,“二十人即可入淮南?淮南有三国,多有三不管地带。”

随何很肯定的说,“臣只需二十勇士即可,吾为汉使,自当行大道,何惧毛贼拦路。”

刘邦默然片刻,但眼眸中有着赞赏之光,最后直接对随何说道,“公如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如能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公之功犹如伐城之将,封侯拜相亦可期。”

随何深深拜揖,说道,“大王,臣即刻南下入六,如不能令布反,臣自罚于蛮荒南越,后生与野人为伍。”

说走就走,随何只带二十名勇士启程南下。

六,即六县城,乃九江国的国度,也是黥布的家乡之地。

九江郡治所为寿春,乃故楚之都,其所在之郡算是旧楚的中心地之一,九江国算是南楚。

九江国和临江国、衡山国皆属淮南疆域,在淮水之南的大片疆域内最强当属九江国。

一代骁将,防御自己的国土那还是固若金汤的,不言黥布率兵离开之说,单说防御,那能力不亚于章邯。

九江王黥布打别人,不一定每战必克,但能守住他的猛烈攻击的不多,当年刘邦派兵守函谷,不让诸侯进,函谷关易守难攻,项羽遣黥布等将进攻,一样攻克。

一路上随何不断思索着黥布的优缺点。

随何从虞县出,向西南而去,由睢阳经苦县、项县,弃马乘船,沿颍水一路南下进入九江郡。

穿寿春境界,再一路南下至六县。

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水路在那个时代就是高公路,就是高铁,要比6路要快。

迎着红日出,送走晚霞时终于到达六县城,数日后随何终于见到黥布。

起初随何作为汉王使者,没能及时见到黥布,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说太宰或许有些陌生,它始设于周,相当于秦汉时期的相国、丞相。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汉室风云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