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2/2页)

有三公称贺,可以确定太子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只是下面的流程出现问题,朝王后,谒太庙,大赦天下。

谒太庙,大赦天下,这个没问题,由刘邦在,但朝王后就是犯难之事,此时的吕雉正在楚军中做人质,刘邦想让戚姬来暂代。

戚姬自然不会拒绝,能够暂代,那是有意义的,为此可叔孙通表示此不合礼仪,太子朝的是王后,而非姬妾,给阻止。

可围绕这个事情产生的微弱波动却慢慢形成。

刘邦提议让戚姬来代替,这其中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其他文吏便开始引经据典,表示这样做可以。

那些怀揣才华,自认尚无用武之地的人,便慢慢向戚姬靠拢,欲巴结戚姬走上康庄大道。

这些文吏的引经据典自然被叔孙通无情的驳回,立太子可是他叔孙通第此展现才能的时机,怎么能有纰漏。

任何凑合皆不能行,叔孙通就是要借着立太子,打出自己的威望。

朝王后便直接跳过,直接谒太庙,最终是刘邦下令大赦罪人。

目前还谈不上大赦天下,刘邦的汉国还盘踞在关中,关外花落谁家尚未知。

一切做完之后,这些诸侯之子终于松一口气,“终于可回食邑。”

可下面刘邦的话让他们顿时脸色微变。

话说之前萧何曾令诸侯之子集结在栎阳,坚守栎阳;不过那仅仅萧何所熟知的诸侯之子。

还有诸多未曾熟知的,甚至仅仅有几面之缘的诸侯,立功获爵的战将很多,萧何不可能尽识。

故而上次聚集在栎阳的不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萧何能调动的也就那么几个。

可现在的情况不同,那汉王刘邦亲自下令,在诸侯之子关中者皆聚栎阳,这就大不相同。

只听刘邦道,“寡人将太子交予萧丞相,望丞相尽心教诲吾儿,另诸侯之子凡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协同太子坚守栎阳。”

“栎阳为卫,此乃……”

“为何如此,吾父已为汉王提头颅拼杀,怎让吾等亦上战场。”

“知足耳,栎阳为卫,好过关外荥阳厮杀,亦可躲过废丘之祸。”

“甚善,父不传爵位于吾,亦可凭己杀敌立功,封侯获爵。”

刘邦的这个命令在诸侯之子中掀起轩然大波,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已经确立为继承者一脸苦愁,既然已经有富贵可享,尤其是贫穷享富后,已经对生命多一层珍惜。

如果为卫时不小心死掉,岂不大冤;可那些没希望继承父爵之人,心中欢喜,如能立功有望获爵,而且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死掉必然是无穷的好处。

册立太子的喜庆尚未退去,酒宴尚未散去,刘邦却已经准备出。

“父王,明日再去废丘亦可。”尚未十岁的刘盈看着唯一的亲人,依依不舍,两眼有些泪汪汪的。

刘邦心疼孩子年少却要过早承受大人之事,但他更厌恶哭哭啼啼的男子,“勿泪,吾为子之锦衣玉食而上战场,盈儿当自勉守栎阳,若非婴孩当自强。”

刘盈却道,“盈儿不要锦衣玉食,只愿父王安康,陪伴盈儿,盈儿想念母后。”

刘邦有些生气,“竖子,当念国事。”

或许是看到刘邦已动怒,周苛立刻拉着刘盈道,“太子,随臣来,太子不在,群臣诸将不敢酒食。”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汉室风云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