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汉止军刘邦定合纵之期 项羽入陈地议拉拢之计 (第2/2页)

好书推荐: 都市修仙之盘古重生

在张良看来,战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刘邦的执行力,他曾一度感叹,若是韩王成有刘邦一半的执行力也不至于那种命运,

在陈平看来,张良的战略似乎每次都很精准,甚至能力挽狂澜,改变汉的弱势,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

毕竟人无完人,陈平所建议的多在战术层面,尤其是心里层次。

从心里层面分析,越往后天气越加寒冷,彼时天寒地冻,不利于作战,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时恰恰会有意想不到的战机。

在楚军思止时出击,从士气上会压倒楚军,这是陈平的一个另类意见。

不过张良心中一直有话想给刘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几句彭越,意思是这次相约击楚能否顺利进行,要看梁地兵马是否迅。

不过刘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诸将讨论相约日期上,没有顺着张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哙、靳强为代表的汉将认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齐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余天差不多能到。

从临淄到陈县有五百七十多公里,按十天时间计算,一天要行军五十多公里。

如果有粮草辎重随军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达,但如果挑选精锐以轻车骑行军,只带十日干粮火赶来,那是可以如期达到的。

彼时可完成对项羽的围困,只要能困住项羽,待后续步军赶到,楚必亡。

汉将认为用战车可输送步军,虽然输送不多,但足够让万余精锐先到达。

梁地彭越距离较近,全部精锐到达五日即可。

彭越五日可至,齐王信精锐十余日可至,刘邦陷入沉思。

直到酒爵中的温酒变凉,刘邦才开口,决定十月中旬即十五日左右合击。

敲定时间后,刘邦就不着急行军,而是将信息先传回去,待两日后才继续引兵南下。

陈县北,利几迎接项羽后,又主动承担起完善防御线的督造。

挖壑沟,筑高墙,这些都在利几锐利的眸光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此时的项羽正在和几个自己信重的人商谈着化解此次危机的方法。

帐内温酒四溢,肉香扑鼻。

项声兴奋不已,“大王,楚军士气高昂,皆怒汉背信弃义,欲为大王战,以出恶气。”

闻之,项羽眸中闪过一丝喜色,心中底气上升,项羽很自然的看向项伯,“有劳叔父为士气费心……”

项羽本想夸赞几句,但见项伯的眉宇间依然有愁丝,便没再进行下去,则话锋一转,“梁地情况如何?”

说到梁地(又称魏地),项羽心中也是一阵的郁闷,不久前和刘邦对峙广武、成皋之间时,他曾率军收复梁地十余城,还差点屠掉外黄,把彭越打跑。

按说项羽离开后,梁地坚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谁知就在项羽签订鸿沟合约前不久,梁地城池逐渐被彭越收复的消息传入项羽耳中,

这也是促使项羽急欲以人质为交换条件,换取撤兵以做喘息之计。

梁地的断绝,即便彭城不丢,他项羽和后方的联系也被切断。

彭越逐渐收复梁地,使得项羽最终决定不走梁地东回,而是南下陈郡。

如今入陈地界,占据地利和资源,优劣之势进行转变,攻守之势也将不同,面对刘邦的追击,项羽没有立刻主张反击,而是听从项伯、灵常的建议,先采取纵横之术,即努力争取彭越、韩信这两股大势力。

韩信虽然难以拉到自己这一边,但上次的出使多少给韩信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再接再厉,即便不从楚,能中立一段时间即可。

彭越是项羽非常痛恨的人,但这次项羽压住自己对彭越的愤怒,采取拉拢的手段,故有此问。

听闻项羽的问话,项伯道,“彭越苦战初复得十余城,士卒尚恐楚且疲,其战心不足,大王又许以梁地,乃断其为汉略梁地之心,然仍需大王割爱,再赐予王印,以确定其南魏王之名,其可为王所用。”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汉室风云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