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楚汉争赵地 (第1/2页)

小标题楚汉争赵地欲反包围,陈平离广武疾入荥阳

张耳说的很巧妙,不说北上收复失地,而是说愿助韩信收赵地归汉,是为汉王扩展疆土。

这样说没问题,张耳也认为刘邦一定会同意的,没理由不同意,有人愿为先锋有啥不好。

不料刘邦却开口道,“寡人与君乃王者,坐镇后方即可,至于披坚执锐,自然诸将与勇士去杀伐,又何必亲身犯险,吾与君渐渐老矣,上马不能挥矛,下马不能稳坐于风沙中,反而累及诸将分心照顾,何苦?”

这一句看似安慰的话说的张耳心惊肉跳,他知道这是刘邦不想让自己去赵地,怕自己入赵地自立为王。

那么韩信打下的赵地便成为水中月。

张耳继续道,“耳本是国破家亡之人,幸得汉王收留,今耳愿借汉将韩信之力,报仇雪耻,只为活捉陈馀,当面质问往日情分何在,为何灭吾国。此生能亲眼所见仇者绳之以法,死亦足矣……”

张耳别的不提,单言要找陈馀算账,灭国也就罢了,还非要赶尽杀绝,如果不是刘邦讲义气,没有以真杀张耳换赵支持。

张耳句句真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亲眼见见这个冤家。

见张耳如此说,刘邦也不好再坚持,否则也不合本意,于是开口道,“既是君之私事,寡人也不便再横加干涉,愿张兄多加保重,战场之上箭矢无眼,当心。”

见刘邦同意自己率兵前去,张耳心中一颗大石落下,此次会率三万兵马前去魏地与韩信回合,这是一次难得的雪耻机会。

如果错过今天,恐怕今生再无此机会,故而张耳很紧张,即便刘邦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也一定会答应。

只是令张耳没想到的是刘邦没有为难张耳,没有提出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这让张耳心中更加感激刘邦。

于是张耳内心激动的与刘邦一同走向前殿,那里有专门讨论的地方。

张耳进殿后,现群臣诸将,凡是在荥阳的大多全在,连郦商和周勃也赶来。

和刘邦的一次简单回话,张耳已经知道刘邦内心的想法,是要打赵地的,可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打还是采取伐交。

伐交和普通的外交还是不太一样,毕竟有一个伐字,走的不是和平外交,而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带有一定的威胁性。

一派认为当以伐交上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策,定魏地之后,可乘胜向东,陈兵井陉,威吓赵王歇,挟其从汉即可。

另一派则坚持认为当派兵扫除北方的威胁,之前赵国叛汉,尚未表现归楚,可兵欲助魏,已经不再是中立。

一个不再是中立的赵国在河水之北,那时刻都会威胁到河水之南的荥阳战线。

此时与楚打的焦灼,如果此时趁机攻入河内,那等于在背后立下一把剑,随后会受到赵、楚夹击的灭国之危。

赵必须要灭,而且还要尽快灭,不能打持久战,最好一鼓作气,迅疾灭赵,然后回兵荥阳。

讨论到最后,张耳才知道刘邦的真是意图,心中不禁冒冷气,刘邦心中已有打算,但不会自己说出来。

刘邦要的是达成一致,要听取更多的意见,不断完善心中的计策,尤其在张良说出那一番分析后,刘邦这才下令命张耳、张苍率兵前往助韩信。

张耳愿以为此事就此敢结束,令张耳更加自叹不如的是刘邦的布局还不仅仅止步于此。

只听刘邦对张苍道,“要精挑三万精锐,尤其要从郎中骑兵中选出两千精骑,加入三万精锐中,项羽曾以精骑飞驰电掣般败我汉军,汉同样可以骑兵为制胜奇兵。”

听闻两千精骑,诸将震惊,无人不知骑兵多么精贵,组建郎中骑兵花费的物资可比一般的步军要多很多。

一下子调出两千去支援韩信击赵,这出诸将的预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