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张良陈平劝汉王 不仁在先休怪无义 (第1/2页)

小标题吕雉今非昔比心智变张良出关劝汉王

早有可人的侍女上前回答道,“大王仍在中军大帐内,似在接见重要之人,王后是否在……”

吕雉很肯定的打断侍女道,“带我前去。”

汉军中依旧弥散着喜悦的气氛,迎回刘太公,拟定盟约,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至少不用再上战场,没有生命危险,回家抱着老婆过日子,多香。

虽然项羽有着依靠刘太公要胁的意味在,但不管怎么样,能停战还是好的,戈矛无眼,活的好好的,谁想死呢。

这个喜悦的气氛中又多出一丝丝异样,那就是张良的到来。

此刻守在中军大帐的是樊哙和周緤。

大帐内的则是郑忠领着月影卫守护着。

樊哙是名将军,一直坐镇一支军队中,很少会像这样作为郎中来护卫中军大帐的。

周緤也一样,如今同样是一名领兵的战将,却也一样负责中军大帐的戒严,可见中军大帐内进行的事情有多重要。

在大帐内,郑忠取代已经战死的奚涓统领月影卫,成为暗影尉的一员。

不仅负责刘邦的安全,有的时候也会受陈平的调迁,配合其他暗影尉执行暗战。

此刻帐内的刘邦是兴奋开心的情绪,见到张良刘邦就是会有这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当年遭遇雍齿背叛,四处求人帮忙时遇到张良的兴奋。

如此茫然的前方似乎开朗许多。

不久前楚汉焦灼数年的征战,明面上汉占据绝对的优势,可关中已经有些吃紧,此乃不利其一,其二是韩信自立为齐王,彭越开始有保持中立的势头,赵地虽在张耳手中,但难免会生变;其三是项羽有人质在,优势逐渐变劣势,难道这是物极必反?

如果不是灌婴降下彭城的消息传来,刘邦都有些怀疑人生。

好好的优势,咋就会变成不利,刘邦感到眉头前方又是一团乌云,看不清前路,如同当年无家可归的感觉,他自然想到张良。

现在已经签订鸿沟盟约,刘太公已经迎回,可这种决定刘邦不知道对不对。

数载的激烈交战,尤其是彭城大战,死那么多人,耗费那么多粮草、辎重,难道就这么半途而废?

讲真的,抛去不确定的因素,汉现在已经占据大半,就这么罢兵言和,有点功亏一篑的感觉,

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去世之后),不出百年,恐怕天下又会陷入战国混乱的境地,心中的那个理想无法实现。

刘邦少年游侠时的心境,在那个时候刘邦就立志成为国侠,目的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给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如同自己的偶像信陵君,使得诸侯不敢谋魂十余年。

这个心志在刘邦成为汉王后就上升为统一天下,让天下免于纷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就在盟约制定的第二天,刘邦就接到张良出关来广武的消息,刘邦立刻放下一切事务来接见。

张良、陈平等谋士齐聚大帐内,大帐外的吕雉却眉头有些紧。

此刻她的神情面带微笑,但她已经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子,也知道孰轻孰重。

吕雉本是来向忠于自己的人要个赏赐,可见到自己妹夫樊哙和周緤都在外面守着,就知道这大帐她不适合进去。

不过既然来到这里,又不能立刻回去,这让吕雉在众侍女面前没有面子。

吕雉沉思一会,对樊哙言,“妹夫,寻机告知大王,我有楚军之秘需当面告大王。”

樊哙见吕雉前来已经得知她为何而来,但刘邦交给的任务必须要完成,故而他很规矩的称呼吕雉为王后,意思是要公事公办。

不过吕雉却没有以礼制的身份来压樊哙,而是以家人身份交谈,但三言两语之间就让樊哙有些冒汗。

樊哙心说这姊们说话怎么和以前大不一样。

樊哙自从跟着刘邦打天下后,几乎没再见过吕雉,之前吕雉和吕媭姐妹还时常串门,后来更是在沛县相依为命,但樊哙和吕雉交谈的机会不多。

在樊哙的印象中吕雉不过是一个非常能勤俭持家的女人,可没曾想如今望去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刚毅味,

怎么说呢,闭上眼睛,樊哙感觉这是一个有着本事的男人在和他说话。

换句话说现在的吕雉给樊哙的感觉没那么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