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三个准则 (第1/2页)

无论混朋友请食饭,还是东征灭秦,心中必须要有备选方案,方采取行动。

世人皆言细节决定成败,刘邦心中的细节便是可胜者精选两个,退路者一个。

如果请狐朋狗友饮酒,所选之地,一者父母家,一者兄长家,一者酒肆女主,免得长吊一棵树,打脸。

如父母兄弟皆不可靠,那可依靠的酒肆女主亦不可单一。

刘邦同样遵循这种内心的想法,总感觉仅逮着一个主使劲坑,肯定会惹毛对方,故而刘邦的赊酒的地方同样是三个,曹氏酒舍,王媪酒肆(酒舍),武负酒肆。

一个赊一段时间账,便换另一家。

好在让刘邦(本书在刘邦成为沛公前一直成为刘季)安慰的是,岁末此三家常折券弃责,刘邦一年白食白饮,居然交友的成本大大的降低。

此乃刘邦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更意外的获得一个儿子。

虽然刘邦在中阳村的百姓眼里没有正经职业,更无人家愿将女儿下嫁于他,但刘邦并没因此而降低娶妻的要求。

直到曹氏为刘邦诞下一子,依旧没有娶曹氏的念头和趋向。

曹氏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还是有一丝丝不快,但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周礼崩坏,但终究寡妇门前是非多,他想博得名分,终究是有难度的。

秦末汉初要说寡妇不能再嫁,那是不对的,没有这个硬性规定,更没有贞节牌坊之说,比如陈平的夫人,张耳的夫人皆为再嫁。

问题就在这个再嫁上,曹氏如果选择再嫁,那么是可以获得名分的,问题是刘邦没有娶曹氏。

刘邦对娶妻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不是名门望族,或者商贾之家,刘邦还看不上。

故而刘邦和曹氏有感情,按推测更是初恋,可对待这个初恋,刘邦终究还是下半身思考的多一些。

等到遇见吕雉,既比曹氏年轻漂亮,又比曹氏家有身份,最重要的是更有钱,还有是豪族。

于是刘邦的理智战胜下半身,果断选择吕雉,娶为妻子。

在秦末汉初时代,一个男人妻妾成群,看起来是那么的天经地义,有吕雉为妻,本可再纳曹氏为妾。

看起来很顺理成章,但刘邦心中所想或许没有和曹氏透露国,或许曹氏心中亦自己所想,总之二人没有连线。

收曹氏入刘氏门,嫁娶那是要钱的,这就回到那些再嫁女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无论是陈平夫人,还是张耳的夫人,他们共同点就是富有。

没钱,似乎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一种无形的障碍,很难打破。

没钱是第一,其次在吕雉身上,吕雉自认乃豪族之女下嫁身份卑微的刘邦。

如此就帮已经很赚,带来的嫁妆是用来生活的,肯定不会哪来去养曹氏和那个刘肥。

有这点在,刘邦想娶曹氏过门,难。

再看曹氏,自剩下刘肥后并没有朝着入刘氏门的方向努力。

刘邦未给曹氏名分,究竟为何难以说明,但里面多少肯定有吕雉的原因。

或许吕雉下嫁刘邦的一个条件就是不准娶曹寡妇过门。

既然刘邦欲娶他这个豪族之女,正经过日子,那么就不能再与那些杂七杂八的女人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