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陈平话合约 陆贾入楚营 (第1/2页)

小标题陈平言外有话,6贾孤身入楚营

可以选择此机会迎回太公,但所定条约不必当真。

陈平此言立刻让看不惯陈平的人找到出手的好机会,纷纷出言说陈平这么做不厚道。

既然准备议和,天下将回归诸王并存的时代,既然如此,自然不能令汉王刘邦背上出尔反尔、不仁义的骂名。

“陈中尉(护军中尉),大王举仁义之旗,击楚之不仁,天下云集响应,如和解约分天下,岂能陷大王于不义。”

“陈中尉此言,吾不敢苟同。”

……

陈平笑言,“胡言,可曾见项羽履行怀王之约?所谓合约,不过强者护身符,仅此而已。”

陈平此言,立刻令那些儒生子弟哑口无言,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诸汉将也是无言相对。

可以说天下的纷争皆因怀王之约而起,项羽未曾履行为因,刘邦以怀王之约为本,天下纷争就此开始。

强者所言即是约。

如今大汉强,西楚弱,合约自然要有利于大汉,合约大汉说的算。

陈平又言,“列国诸王纷争时代,可曾见诸王遵守条约?”

诸将无言,谁都知道列国大争时代,强者为尊,不断兼并诸弱国,何谈条约之言。

刘邦见群臣诸将不再言语,也明白陈平的意思,但刘邦也不想背负骂名,于是对6贾道,“寡人欲请回翁、妻,先生以为如何?”

6贾道,“大王举仁义之师,诛暴秦而约法三章,合纵诸侯伐暗杀义帝之楚,其仁义之名远播,然唯有太公与王后为人质于西楚,使大王左不能尽孝,右不得尽力平定天下以安百姓;

贾愿带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项王释放人质,和解天下。”

八面玲珑,四面观察的6贾早已看出刘邦想迎回太公和吕雉,便决定主动请命,前往西楚军营去谈判。

6贾一番言语说进刘邦的心坎里,刘邦很想平定天下,每个君王起初皆有始皇并吞八荒之心,只是心与天意并不匹配。

刘邦深知秦始皇过急的弊端,得知关中父老的负担已经达到临界点,刘邦知道是该缓缓。

刘邦以6贾为汉特使,代表自己去和项羽面谈。

临行前6贾询问刘邦可有嘱咐时,刘邦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将太公和吕雉安全带回来即可。

6贾乘坐轺车入西楚军,环视楚卒皆持戈森然,面容冷漠,一股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如果不是6贾跟刘邦东征西讨,见过不少场面,换作一般的使者会被这种迎接给吓倒。

没有热情相迎,有的只是杀气环绕,有的是击鼓示威。

6贾整理一下自己的汉使服,正一正冠,眼神中透着坚定,坚定中还带着一种大汉的居高临下。

有时语言是无力的,一个凌厉的眼神足以。

6费一路走来,自身带的气场逐渐与持戈之士的杀代气所抗衡。

走到大账前,步履依旧稳健且不失轻盈。

近至中军大账前,6贾明显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向他袭来。

突如其来的威压仿佛是泰山压顶般,头感到很沉,6贾缓缓闭上眼睛,尽量让自己放空,再次睁开眼睛时,便觉得浑身轻松。

仅仅一瞬间,6贾便觉得那压力消失,迈步向前,此时已近黄昏,大帐里已经升起燎炉。

跳动的灯光使得大帐内的项羽忽明忽暗。

6贾是见过项羽的,尤其是在关中时,虽没有随刘邦赴鸿门宴,但项羽大封诸候时,他也是伴随刘邦身边的。

作为可以与郦食其并驾齐驱的文臣,更被刘邦赐予‘有口辩士’,那跟随身旁是常有的事,

尤其在郦食其为大汉献身后,如今可以出使的得力辩士能叫得上名字的,只有6贾。

至少目前在刘邦的脑海中,6贾是先,故而6贾乘坐轺车至此。

曾经见过项羽,但没有如此近距离且孤身前征的经历。

项羽的威严早就在诸侯王之间传开,如今6贾亲身体验,才知道所言非虚。

如今西楚势弱,想当初,项羽初登霸王之位时,那气势又是何等的狂霸,如彼时所见,恐怕他无法站的稳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