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颤栗塞王 (第1/2页)

章平没有多说,只用一句就让司马欣同意,“塞国之危在函谷之西,非函谷关以东也。”

河南王申阳,在数月间还和司马欣有过联络,有的时候判断的确是一种感觉,司马欣感觉西边更危险,已经是燃眉之急。

不仅司马欣同意,更让大殿上的喧闹之声立刻变得寂静无声,没有人比章平懂得即将到来的危险。

章平没有怒斥塞国将吏,仅仅给他们一句很轻柔的话,“诸将吏竟比吾愿见塞国之灭,汉王与河南王,孰危乎?”

今日之章平,安知不是他司马欣的明日。

塞国本来有一个人可能会和章平一样感同身受,或者有着最直接的感触,但那人已经战死。

要说世上还有什么让司马欣动容的,莫过于此时此刻,莫过于现在他所处在的地方,所处的王宫。

司马欣不愿意这种得来不易的感觉,令人粘上便沉迷的王者感觉被夺走。

这让司马欣对章平的遭遇很同情,亦在告诫自己,如果他不冒险去做,就要冒险被人俘虏。

在危机的情况下,曾经的敌人亦可信任,化干戈为玉帛,更何况同出一源的雍、塞二国。

司马欣的兵符给的爽快,章平接的亦不含糊,这让司马欣忽然想到曾经的信陵君魏公子。

战国四公子,他心里最敬佩的便是信陵君,曾让大秦不敢东出。

想到这里,司马欣心中一惊,祈愿有魏公子之举,有窃符救赵之效,况且此刻无需窃符,而未有其悲凉结局,信陵君的结局如同魏国的结局一样。

栎阳城外,司马欣亲自为章平践行,章平又要再次踏上旅途,带着他的残兵继续前行。

只是这次前行却不同,章平带着兵符东去,回来便会多出一支塞军,甚至那时翟军已经南下等待与之回合。

兵未动,可知胜败,这完全在于将,在于帅,在于君,兵可调,但将不太容易遣,派过去容易,能否融进去却是另一回事,所以章平选择拒绝,拒绝司马欣的好意。

司马欣给章平说不必亲自前往军营,只需他的一卷调兵令即可,等着函谷关的军队到来,接受章平的检验。

只要翟王没有意见,司马欣打算让章平为三秦上将,率军反击汉军。

章平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选择欲亲自前往潼关,将函谷关、潼关兵马聚在一起,这次他要和塞将好好来个接触。

如何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如何做到如臂驱使,章平从其兄章邯那里学到不少。

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如何和塞将处理好关系,即便他们没有尊贵的身份,在战场上或许就是那个不在意的小人物救自己的命。

所以章平和姚卬快马飞至潼关时,章平没有直接去军营,他选择一个有琴声,有美姬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召集潼关的将领,并派快马去函谷关邀将前来汇合,章平知道这些人物大多为司马欣的族人,已为贵族司马氏,数月的变化已经让他们对这些美酒、美姬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瘾。

章平确信,因为他有过这样的精力,此种瘾绝非常人能割舍,或者根本非人所能割舍,只能压抑。

章平知道仅仅靠这些尚不足以俘获他们的心,可章平很确信一点,那就是他不需要俘获他们的心,只需他们的心能短暂听命于他即可。

以一雍国之臣如何威慑塞国之将,章平一路上皆在思考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