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张良论八不可使刘邦辍食吐哺 (第1/2页)

好书推荐: 汉末天子

小标题张良及时制止封立六国,陈平籍前论楚汉长短

因为此前已许诺捐给黥布、彭越土地,才使得两位最终归汉,如果再立六个,他这么做和项羽大封天下诸侯性质是一样的。

不知此举是否妥当,刘邦心里很乱,越乱越无法安坐。

刘邦便令石奋准备食物,先吃过饭再说。

刘邦准备吃饭,石奋自觉退到外面,恰好看到张良从外来谒见。

石奋知道张良的特殊性,刘邦曾跟他说过,只要是张良来,不管他刘邦在做什么,都要通报。

石奋便引张良进见。

刘邦见进来的是张良,立刻放下碗箸(筷子),心中之事不吐不快,“子房上前来,有客为我计桡(削弱)楚权,如此我才有食欲,石奋,快,为子房准备碗箸,一起进餐。”

刘邦见到张良,先想的是郦食其的计策,总觉得有些不妥,但说不上来欲趁机询问一下。

于是刘邦将郦食其所谋划之言具告张良,“于子房何如(子房以为如何)?”

张良闻言,叹道,“谁为大王画此计者,大王事去矣(成不了了)。”

汉王刘邦面上微惊,虽然心有准备,但听张良如此说,还是微微一惊,“何哉?”

张良对曰“臣请籍前箸(筷子)为大王筹之。”

刘邦立刻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起身为张良腾空。

张良以箸(筷子)为工具,为刘邦讲明道理,“昔者商汤伐夏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揣度,料定)能制桀之死命也,今大王能制项籍之命乎?”

刘邦这次毫不迟疑道,“未能也。”

开玩笑,现在人家将自己围困在荥阳,切断所有甬道,再过一些日子士卒连吃的都没有,那可是死路一条,想反杀项羽,好难。

张良道,“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今大王能得项籍之头乎?”

刘邦摇头,“未能也。”

“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大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

刘邦脸色阴沉下来,“未能也。”

张良接着道,“其不可三也。锯桥之粟,散鹿台之钱(钱粮都散给穷困之人),以赐贫穷。今大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

刘邦对曰“未能也。”

刘邦自知项羽不会给自己第二次俘获彭城之货宝的机会,除非杀死项羽。

“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把兵器倒着放,改兵车为乘车),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大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刘邦一想这一点更难做到,灭掉楚,复立的六国恐怕不会一直听从自己的,恐怕兵戈难息,“未能也。”

“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大王能休马无用乎?”

刘邦的脸快绿了,“未能也。”

张良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道,“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粮饷)。今大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

刘邦对曰“未能也。”

张良依旧说道,“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大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今如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伴亲戚左右),返其故旧、坟墓之地,大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