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辞行

好书推荐: 三国之季汉谋主

时光匆匆而过,赵珏在青云书院已经待了有两年了。

现在是八月末,离会试考试也只剩下大概五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是时候该回去了。

赵珏写完手里的这封信,让余宏立马送出去。这两年在青云书院,赵珏也没忘记给家里人送信。一般是三个月一封,准时送出。

有时候还会接到家里人的回信,是他弟弟赵琰写的。十一岁的少年写的字已经少了几分稚嫩,多了些刚劲。看得出来他在这上头花了大力气。

家里人都过得很好。这几年倒是没有传出添人口的消息了,只是今年三月份后就一直给他来信说他两个妹妹的婚事。他家的玉姐儿已经年满十五了,还有二叔家的芳姐儿也差不多了,都该说亲了。家里人想让他来拿个主意。

赵珏看了信后,沉思了许久,不好怎么给出建议。他人不在村里,很多事不能亲自去调查,就怕误了两个妹妹的终身大事。

说起来这些年他一直在外求学,没有什么机会孝敬长辈,就连弟、妹也大多都是这两位妹妹带着玩耍到大的。他对他们都有亏欠,自是不愿意在婚事上误了两位妹妹。

思虑良久,他才决定让两位妹妹再等等。一切等他回去了再说。

现在他也该回去了,给家里去了信之后,他就开始收拾东西了。

这几年他在青云书院学到了很多,他的藏书也多了几十本。看着书架上他从老师还有几位大儒那儿抄来的书籍,赵珏就一阵自豪。

尤其是那些从大儒那儿抄来的藏书,这都是他靠不要脸皮得来的。那些大儒都是惜才之人,他爱看书他们也给他看,要抄书也不阻止他,只要不是把书拿走不还,也就随他去了。

不过现在想想,他当时的行为是有点不要脸了。人家给他看,他还想着抄。幸亏不是想着直接让人送,不然早就让人给打出去了。

把书全部收拾进箱子,他想,他的行李又要多了。

转而收拾他的画架。

这几年他的画画的越好了,而且在画圈也闯荡出了自己的名气。

刚开始他老师只是让他去和书院其他擅画的学子交流一下画技。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位擅画的举子,王春明。王春明带他去参加了几场画圈的交流会,带他打入了这个圈子。

随着对众人了解的深入,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赵珏家里的状况。知道他家境不好,一位叫做李晖的举子便告诉了赵珏一个赚钱的法子--卖画。

他们可以把画放在书铺里寄卖,到时候给书铺一点利润就行。刚开始没名气可能挣得不多,但是只要打响了这个名头就不怕挣不到钱了。

李晖还给赵珏介绍了他常去的书铺,表示他自己就是在这儿寄卖的,而且利润颇丰。因为是过来人,他还建议赵珏取个别名,这样出来卖画也不怕被人认出。

赵珏虽然觉得该认出这是你作的画的还是能一眼认出,毕竟每个人的画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过他还是听从了这位李晖师兄的建议,取了个“天外来客”的别名,画了幅画署上名放在书铺寄卖。

刚开始利润如李师兄所说确实不高,十两银子往上慢慢地增加,后来随着喜欢赵珏画的人越来越多,赵珏的名气也慢慢上升,画作的价格也逐步上涨。到了如今,他的一幅画在富人圈里能卖出千两银子的高价了。

不过随着他名气的上升,画作价格的上涨,他卖画的频率也逐渐减少了。毕竟敛财的名声不好听,虽然外人不知道这个“天外来客”是谁,认识他的人还是有不少知道这是他的。赵珏将这个频率定在了一年至多三幅。

上个月拿到了最后一幅画的钱赵珏就跟书铺掌柜说好了今后不卖了,他得离开了。书铺掌柜大呼可惜,这边有好多富户都喜欢他的画,就等着他下一幅作品呢!这下还不知会多么失望。这些赵珏却是管不着了。

赵珏将画全部收好放进另外一个箱子。他这些年除了卖出去的画,还有许多他自己真名署名的画,他都好好的留着了。这些画是不能卖的,他准备拿回去自己欣赏。给家里留几幅挂上,再将一些送人,其他都自己留着。

把给家里人买的一些礼物跟自己的东西给分开装好,这些也不能疏忽。这都是最近几天和江文博他们一起去商铺买的,不光他买了,其他两人也都给家里人带了礼物。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罢了。

完了之后,赵珏四处看了看,觉得他都整理好了。

整理好行装后,赵珏准备去给老师还有几位大儒们告辞了。这几年多亏他们照顾,不管是他老师还是那些大儒,对他的帮助都颇多。现在他要走了,得好好打个招呼再走。

虽然大儒们可能不需要他去辞行,可是受他们诸多照顾,不去他良心上也过意不去。

买了点礼物上门,一一辞行过后,赵珏来到他老师书房外。

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走进去。这一切赵珏做起来行云流水,一看就是极为熟悉了。

一看他老师果然在。把礼物往案头一放,他就笔直站在案前不动了。

孙禹抬头看了一眼,把手里的笔放下。

问道“过来了?东西都收拾好了?”

“已经收拾好了。”赵珏平静地答道。

“嗯。”孙禹点头,“准备好了什么时候走?”

“明天就走了。所以今天来跟老师辞行。”

孙禹听了也不意外,“行吧。一路小心。此行走水路还是6路?”

“我们几人准备走水路,更快。”这一切都是他们几个事先定好了的,届时只要按时出即可。

一听要走水路,孙禹便多担了一份心,“水路不太平啊!近年来多有水匪作乱,你们还是得小心些。”

然而怕自家徒弟慌神,他又多说了几句“不过也不必那么担心,朝廷已经派人来剿匪了,想来他们也蹦跶不了多久。只要出行多注意点就行。”

顿了顿,又加了句“就怕你们倒霉,恰巧遇上了。朝廷的人也早就到了,届时两边打架,怕遭殃的是你们。”

赵珏听了,脸色顿时严肃了几分,但是也并不怎么担心。他们也都不是什么软柿子,不是谁都可以来捏一捏的。水匪来了随机应变就是。而且他们这次游学之行顺利得很,他不认为会出什么意外。

不过还是对着老师说道“学生明白。此次归家我们会做好充足准备。老师也莫要忧心,学生几人大多会武。”

“嗯。”孙禹满意地点点头。知道自己这位学生三岁就学武了之后,当时他震惊了许久,接着就是赞叹。不愧是他徒弟,是个狠人啊!武将家族子弟也就是这样了吧。

“你也不要太过轻心,注意着点还是没错的。”想着还是多说了句。

赵珏听了点头应是。他老师既怕他太过忧心,又怕他太过轻心,说来说去就是不放心他。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点头哄着了呗。

喜欢农家子科举奋斗日常请大家收藏农家子科举奋斗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