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老僧传经 (第1/2页)

第二日一早,灵智手捧一本梵文版《金刚经》,自去领会其中蕴含佛法。原来,按照老喇嘛的说法,观看梵文原版比之观看译本更加能够体会其中奥妙,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先得精通梵文。

托前任的福,如今的灵智精通契丹、藏语、梵文、汉语等数门语言,这梵文版本的《金刚经》,虽然看起来不大习惯,甚至可以说别扭,但是至少可以看懂。

玄元上师下令,大轮寺藏经房可以任由灵智出入。一时间,灵智看到这诸多典籍,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欣喜不已,一头扎进这浩瀚的典籍当中。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灵智手中的这卷手抄梵文版,乃是当年大轮明王鸠摩智晚年所初译的版本,所以能“心知其意”。

灵智一边观看《金刚经》,一边更是对晚年的鸠摩智更添敬仰。

看到妙处,灵智不禁提气朗诵,一时间声音传出去极远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大轮寺藏经房外的两个小喇嘛,听到灵智洪亮的声音,一脸向往,双手合十静静聆听。

“阿弥陀佛,小友好生刻苦。”老僧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不如灵智,所以起得较晚,等到来到藏经房,听到灵智在用功,念了句佛号,推开房门对着灵智问道,“灵智小友,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如何?”

灵智一愣,随即朗声答道“法门句义及次第,世间不解离明慧。”

“善哉善哉,想不到灵智小友慧根如此深厚。”老僧欣喜不已,毕竟,谁都喜欢聪明的弟子的。

原来,刚刚二人一问一答,俱都是引用《金刚经》原文。老僧问金刚经非常难了解它的意义啊!包括圣人要了解它都很难,要进入都很难,怎么办?灵智答这个文句非常难了解,它的次第非常难了解,如果我们世间的人不能了解的话,那么要开智慧,否则就没有办法啦!由此可见灵智的机敏。

老僧盘坐在大明黄『色』蒲团上面,灵智端坐在下,静静等待老喇嘛的教诲。

“《金刚经》如无上师指点,常人非常难了解,次第非常艰深,可见要精通《金刚经》十分不易!然则小友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能达到如此高度,世尊保佑,看来我密宗要多出一尊无上法王了。”老僧缓缓开口,对于灵智的评价十分的高。

灵智连道言过其实,接下来,二人从《金刚经》再到《法华经》再到《大般若经》,一连讲解十余部经书,当然,大多数时候是老僧在讲,灵智在听。不过,由于多出了后世的见闻,灵智偶尔『插』上几句,往往便令得老僧陷入深思,而后自感大有收获。

唯有菩萨庄严的金刚宝,才真的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重要的是在讲人间这个钻石金刚很坚硬之类的,它只是代表而已,表示它很明利,很坚强,还有破坏一切的力量,它只是一种代表而已。而菩萨的金刚宝(智慧)才能破烦恼而不被烦恼所坏。

般若般若,华言慧。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僧深入浅出的为灵智讲解了一遍经义,主要围绕须菩提在般若会上,曾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令灵智对于佛法的理解程度迅上升。

连带着,灵智越的庄严宝相,周身气息时而飘渺如云,时而厚重如山,但是愈的收由心,内力在体内运转的度隐隐加快了几分。

之前那条被打通的神秘隐脉,更是不时的渗出汩汩内力,融入灵智原本的内力当中,在经脉内运转,灵智的内力每运转一圈便深厚几分。

一连两日,老僧一边在为灵智讲解各种佛门典籍的同时,一边教导他许多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到第三日,老僧专拣一部精研了二十载的《杂阿含经》,逐句逐句的讲给灵智听。

虽然灵智之前没有研究过《杂阿含经》,但是原本的底子再加上前两日老僧的教诲,可以说厚积薄,一下子佛法水平高出不止三筹,这时,再听老僧逐句逐句讲解这部佛门典籍,理解起来十分容易。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由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近现代学者公认此为佛灭后“五百集结”中,最早集成的一部经典。全经包括五十一相应,乃佛祖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非常”、“苦”、“非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过一千三百多篇经文,包含“五阴诵”、“六入处诵”、“杂阴诵”、“道品诵”等。

老僧精研二十载,只研究一部《杂阿含经》,由此可见它的分量之重。虽然短短的一日,无法学到整部《杂阿含经》的精深奥妙之处,甚至可以说连皮『毛』也学不到,但是通过老僧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灵智起码对于以后的佛法研究有了个大概方向,从中更是对于密宗的各种教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日里,二人居静室,研习各种典籍,将一切烦恼抛诸脑后,观通四海,思接千古,和智者交谈,与历代高僧对话,使心灵升华,另精神进入另外一个层次。

听着老僧缓缓讲解《杂阿含经》,灵智脑海中不断浮现《根源慧经》中的各种奥义,陡然,精神一震,竟是进入了《根源慧经》第四层。

一时间,灵智仿佛智慧大增,眼中精光闪耀,室内墙上纹理俱现,仿佛拿个放大镜观看一般。这还不算,由于精神力大增的缘故,灵智似乎可以分心二用,一边凝神静听老僧的连珠妙语,一边分出一小半心神沉入体内,控制着内力急的运转。

一圈、两圈、三圈······内力飞的运行三十六圈之后,灵智全身一震,身体失去控制,丹田内的内力迅转化,经过神奇的转化之后,渐渐变成了更为纯净的内力,论数量,更是比之前整整多出一倍,竟是重新迈入二流层次。

随着内功境界越来越高,打通的经脉越来越多,武者便能从三流迈入二流,一流,绝顶之境。打通的每一条经脉所需耗费的内力都是固定的,就好比一个水池,水满了,就溢出来,进入下一个水池。而内功心法,就是注水管。越高级的内功心法,凝练出来的内力越强大,打通经脉的效果越好,就好比其流入的水量就越大,水池就能够越快的填满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