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各有进步 (第1/2页)

几人这一场比斗,不到两个时辰便结束了,最终以程英、6无双二人大胜而告终。

郭靖黄蓉二人先是肯定了他们进步,又指点了一番对敌之法,接着勉励了几句,无非是什么“胜不骄败不馁”之类的老生常谈,最后终结道“与当年约定的比武之期还剩下三个月。你们在苦练的同时,杨过肯定也在苦练。他由你们灵智祖师亲自教导,想想也知道武功不弱,你们到时候可不能丢了咱们的脸。知道了么?”

几人点头称是。

黄蓉又道“算算时日,距离你们灵智祖师六十岁大寿也只剩下一个半月了,咱们今天便养足精神,明日一早你们几个一起上路,去恒山大林寺拜见你们灵智祖师。”

几人大为意动,眼中满是向往的神『色』。

郭靖道“我跟你们师娘商议了,先行让你们出岛,一来也是让你们历练一下,二来嘛,这几年一直呆在桃花岛上,虽说有雕儿帮忙传信,但是你们师娘身为丐帮帮主,自然要先去丐帮总舵见过几位长老。你们记住,九月初十之前,定要赶到恒山大林寺。”说完这几句,他们起身离去准备出的事宜,留下几小在原地议论纷纷。

郭芙道“也不知杨大哥如今武功如何了。”

6无双接口道“其他人我不知道,肯定是要胜过你的。”

郭芙指着6无双怒道“别以为你赢了就厉害,哼,杨大哥有祖师亲自教导,你先胜了他再说大话。”

眼见二人又要吵起来,程英忙道“好啦,你们二人一人少说一句吧。杨大哥或许厉害,可是这些年咱们也没白过啊,是输是赢,总要比一比才知道。”她这番话说得虽然客气,但是言语当中透漏着一股强烈的自信。

武敦儒附和道“咱们有师傅、师娘以及黄师祖教导,而杨过他只有灵智祖师一人教导,肯定比不上咱们。”

6无双嘲笑道“你很厉害么?连她也打不过。”说着伸手一指郭芙。

郭芙与武敦儒大怒,武敦儒道“你也不是打不过英妹?我又没说自己能赢杨过,要你来多嘴。”

当下三人你一言,我一嘴吵作一团。武修文有心帮腔,却也不好三个人欺负一个人,程英则无奈的瞧着骄傲如孔雀的6无双,『露』出一个苦笑。

第二日,五人各换了一身新衣裳,背着一个包袱,除却程英以一支玉箫做兵器之外,其余几人均是各自提着一柄长剑,跟着郭靖黄蓉二人出了桃花岛。

至于黄『药』师,受黄蓉所托,一路暗中跟着几小,一来也是保护他们,二来正要上恒山同灵智较量一番。

一行五人,买了五匹马,一路迤逦而行,往北岳恒山而去。空中两头白雕在几人头顶盘旋,一路跟着五人。

他们这几年一直在桃花岛中读书练武,此时出来,一个个心情大好。武敦儒神『色』剽悍,举手投足之间精神十足,武修文则轻捷灵动,东奔西走,没一刻安静。武敦儒身穿紫酱『色』茧绸袍子,武修文身穿宝蓝『色』山东大绸袍子,腰间都束着绣花锦缎英雄绦,果然是英雄年少,人才出众。

郭芙身穿一身大红锦袍,6无双身穿一身洁白长裙,程英则是一身浅绿『色』衫子。三人均是面如桃花,且风情各异。武家兄弟跟在三人身后,一路上也不知道羡煞多少路人。

中午时分,几人过了商州,赶到了武关,在镇上一家酒楼上拣个座头,坐下用饭。此时北方尽是蒙古人天下,虽然灵智曾告诫过成吉思汗铁木真要善待汉人,约束蒙古兵丁,蒙古人在中原攻城略地也未生过屠城事件,但是蒙古人欺压汉人的事情却常有生。

几人吃得一半,门帷掀处,进来一对蒙古兵丁,押着一名貌美女子。店家见蒙古军官打扮,不敢怠慢,极力奉承。

程英仔细瞧了那女孩一眼,见她似有武功在身,也不知道为何被这队蒙古人抓住。

原来,这女子正是完颜萍,她报仇心切,仗着一身粗浅武功,一直同蒙古人做对。此时蒙古宰相正是耶律楚材,他此时真是权势滔天。原本他是大金国重臣,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完颜萍身为大金皇族后裔,深恨蒙古人毁了她的家国,但是更恨耶律楚材这个叛徒。她一直在寻找良机刺杀耶律楚材。

今次被蒙古兵丁抓住,也是她自己设计的,目的为的便是让他们带到耶律楚材面前,然后再刺杀他。

不过程英她们几人可不知道当中的缘由,只当是那些蒙古人贪图她的美『色』,才将她擒下。正在小心商议要如何救出她来呢。

武敦儒瞧了那伙兵丁一眼,见他们只有八人,均是不通武功的军汉,当下低声道“八个人,我与修文足以对付他们了。”

武修文跃跃欲试,想不到刚刚出来便有机会行侠仗义。

程英眉头一皱,低声道“不妥。”

郭芙诧异的问道“为何?”便是一直与她不对路的6无双也不解的瞧着自己表姐。

程英低声解释道“咱们等到了僻静之地在动手,免得连累店家。”

听到程英如此说,6无双颇为了然的哦了一声,大小武均甚为佩服的望着她道“还是英妹思虑周详,听你的。”

酒足饭饱之后,那领头的军汉抛给店小二一锭银子,然后领着手下压着那姑娘出门而去。

郭芙几人对视一眼,赶紧结了账,跟在那伙蒙古兵丁身后,以图伺机救出那位姑娘。

等他们出了客栈,正要赶去武关参将的住处交差,刚刚拐入内门,只见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那伙兵丁的领似乎还有些见识,一仰头,瞧着那四个大字,对左右道“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可有些年头啦。”

左边一个尖嘴猴腮的兵丁连忙奉承道“黑夫大哥,您真有见识,如今咱们将这小妞送去参将手中,只怕你又要高升了罢,到时候可别忘记提携兄弟几个。”剩下几人一听,纷纷出言赞同。

那黑夫乃是他们这伙人的十夫长,闻言笑骂道“去,你们这帮憨货,都是一个瓢盆里吃饭的兄弟,提这些干嘛。不过抓一个女贼罢了,能有多少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