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 友来 (第1/2页)

好书推荐: 文明破晓

董蒙很慌。

冷兵器时代,最大的危险绝不是来自战场,董蒙虽然是个战五渣,找几个小兵拿着盾牌顶在前面,再让徐盛保护自己,定然是万无一失。

在董蒙看来,攻城和冲城,才是九死一生,尤其是那种,看起来无人抵抗,一脸兴奋的冲进了城里,然后被人堵在城里,成了瓮中捉鳖的鳖。

董蒙记得记载中,太史慈就是跟张辽在合肥打的时候,带人攻城,受了个万箭齐,然后,卒。

对于自己的安危,董蒙打着百分之一百二的警惕,毕竟狗命金贵,董蒙哪敢有半分懈怠。

昌阳城的太守挂了,被卜会一箭射死,随后领军想要照看,也被卜会射死了七、八个,这等局面,将城里的士卒吓的不敢露头,既而见着黄巾军没有攻城的云梯,拿城池没有什么办法,才缓了心思。

至始至终,城里的守军没有想过投降。

不是他们不想投降,而是不能投降。

谁都知道黄巾军恶名昭彰,攻取的城池,便开始掠夺一番,城里的官吏基本没有能活下来的,昌阳城里的一众官吏,虽然不敢上城,但是能在城内以口炮大展拳脚,除了对城外的黄巾军强烈谴责,又威胁守军,若是有人胆敢懈怠,一定会很凶残的杀他们全家。

所谓的同朝为官,尤其是袁方袁太守这个官儿还是买来的,自然传的更广些,平日里,或许会对袁方嗤之以鼻,眼下见了袁方,多半比亲爹亲妈还要亲。

有了袁方佐证,董蒙的身份也被做实,尤其是齐郡传来的消息,一个没有字号的年轻人,独对数十人,那般英姿,时常成为闲谈余资,对于董蒙当了东莱郡郡守,甚至没有人来查看文书。

董蒙哪懂官场的事儿…

除了知道太守,其它的官儿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眼见着一群人在城前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城外又有千余拖家带口的俘虏,董蒙也很惆怅。

“袁太守,既然昌阳城的太守被贼人谋害,城中不能无主事之人,袁太守可愿意暂且领了昌阳城太守。”

“属下愿意为郡守大人分忧!”

没有任何犹豫,袁方便躬身应下,若不是人多了些,袁方怕是会跪在地上行叩拜大礼。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董蒙当着众人面,将昌阳城交给了袁方,其中纵然有些不服气的,想起数日前任太守中箭惨死状,也就顺水推舟的先将这个重任交给袁方。

往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万一黄巾军卷土重来,再找人试箭,那不就…

有了董蒙这一遭,昌阳城中算是拿下了,城外的这些黄巾军俘虏,是罗平打着董蒙口号让人家投降的,昌阳城里人肯定不会让他们进城,董蒙也不可能让他们自行离去,解决的法子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吃的。

董蒙催促着王五、太史慈、袁方赶路,只随身带了三日粮,就算是全部拿出来,也不够城外的人吃,而这等事,袁方原本就没有想过让董蒙烦心。

“王将军,可有闲暇?”

“有的。”

“可有兴趣与我去城中借粮,便如同在牟平城一般?”

“喏。”

短短三五句话,结识两日人的袁太守与王将军,便愉快和谐的做出了决定,不过半个时辰,城外的数千百姓开始排着队领些吃食,纵然只是煮的小麦和豆子,因投降而惶惶不安的百姓终究是对董蒙有了信任。

天色无雨,不用支撑着帐篷茅屋,城外之人只需要划分了区域,铺垫着麦草,既可立足安睡,其中罗平、大头等人,四散安置着伙伴,有了异动及早与董蒙商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