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 大声一点,我听不到 (第1/3页)

蔡邕如此说,更让董蒙多了忐忑。

毕竟,与蔡邕相处的时日,董蒙能明显感觉到,蔡邕对自己的态度,或者说对待百姓的态度,有着七分排斥。

蔡邕的立场,一直是世家为尊。

之所以对董蒙另眼看外,便是因董蒙身份,如同公孙方一般,蔡邕也相信董蒙出自隐门世家,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秦汉之前的诸子百家,便如同雪后骄阳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些年来,蔡邕见过几个其它学派的传人,只是大汉儒术之下,这些人亦是不敢站到官面上来,如同董蒙这般,以传人经事的举动时常能够听闻。

以往时候,只需言谈,蔡邕便能分辨出来人学派,而到了董蒙这里,蔡邕费劲心思,仍猜不出董蒙的来历,其它的暂且不说,董蒙的没有字,以及理着精神抖擞的板寸,便是文献中也从未记载过的。

说到底,若不是蔡邕以为董蒙出身隐门世家,蔡邕怕是连见董蒙的心思都没有。

比起蔡邕,董蒙更喜欢王烈,与王烈的关系更为亲切。

就像是本尊曾经跟董蒙争论过,像蔡邕这种人,很难改变他们的思维,若是董蒙以后当皇帝,怕是蔡邕这等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儒家忠君事国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

对于本尊的言论,董蒙坚决持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当初死气白赖的威胁董蒙去救蔡邕,哭着喊着见蔡文姬,怕是看了几天,身为师妹的蔡文姬没有互动,整天穿的那么多,晚上更看不到,让本尊觉得无聊罢了,继而连着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也一起厌倦。

虽然不是很恰当,董蒙还是感觉,本尊这厮就是活生生,撸完嫌人丑...

人品上,问题大大滴有。

汉代的学问把持在世家手中,若真是与世家划分清明,只教学一项,董蒙便无从下手。

东莱郡十二县,每个县又有多者几十个村落,少者十几个村落。

这才只是一个东莱郡而已。

不管本尊在那边如何讽刺董蒙舔狗,什么是个人到三国都要跪舔蔡邕,你照顾蔡邕这个老头,分明是馋人家闺女的身子…

无所谓。

已经活了二十几年的单身狗,惨淡的今后几年也会这般地步,允许本尊吃几个酸葡萄解解馋,顺便再汪汪叫几声…

对董蒙来说,基本就是,你叫的大声一点,我听不到...

眼前的蔡邕,以长辈自居,其间不乏和善,董蒙听不懂古人那种话中有话的谈论方式,试探着问道“蔡师,可是我最近做的什么出格事?”

“呵呵。”

只父亲与董蒙在场,蔡文姬揭下斗篷,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师兄莫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也好一桩一桩说来,让我听听是否我知晓的。”

“琰儿,不许胡闹。”

蔡邕面色古板,虽然口间严厉,溺爱心思隔着一堵墙都能嗅到...

“爹爹,你不知,方才师兄,师兄他…”

蔡文姬瞪了董蒙一眼,却是没有再说下去。

结婚了出去乱搞的那叫做渣男。

我没结婚,又是以结婚为目的谈对象,放在哪一朝哪一代也是名正言顺,我特么有什么好亏心的…

不过,当着蔡邕面前,董蒙哪好意思说起这些,便接过蔡文姬话语,笑道“方才与宋三说起,将海鱼运往内6事,这般商事,怕是不好耽搁了时辰。”

也不知是何意,蔡邕点了点头,沉吟道“自古商贾为贱业,小董,你所做的,我尽皆看在眼中,你所学之广,平生所见更无一人能与你相比,成山村百姓因你而活,此举甚义。既是你做的事,自有你的道理,我不会阻拦。前些时日得知天子崩,吾心中寝食难安,记得去年小董与我说的,在青州开设书院事,心意有决,便于今月开始筹备吧。”

开设书院是好的...

然而,依董蒙想的,应在牟平,而不是在曲城。

曲城不为黄巾军祸害,仍盘踞着世家,更与齐郡、北海国极近,若是起了书院,这特么不成了世家子弟专用的镀金刷成就的,董蒙的群众路线还怎么走…

蔡邕应该是知道董蒙心思的,今日怎会如此说。

尚未来得及问起,蔡邕又言道“你曾经与我和彦方先生说过,品德比聪慧更难,因聪慧是一种天赋,品德是一种选择,吾与彦方先生深以为然,此次我便以品德为入院标准,让求学之人,先行去往东莱郡十二县,村庄也好,聚居也罢,待到半年过后,使人看过教人成果,再择其入书院。”

说到此处,蔡邕颇有些语重心长,又不乏长辈对后辈的提勉,道“小董,你以为如何?”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