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 畅通无阻 (第1/2页)

公孙瓒守住千乘,邻边已有三县归附了公孙瓒,起先徐和占的六县,只余下管承和另一处。

管承没有想过投降公孙瓒,若是有心归附汉室,早在几年前,便可以投在焦和麾下。

司马俱与东莱郡挨着近些,司马俱放出口风,对董蒙善待黄巾军的做法很拥护,待到秋日时,便会投于董蒙。

此事,焦和曾来信问过董蒙,董蒙说起去年让他平叛青州黄巾军之事,并不是董蒙不出力,而是不想早就太多杀戮,用最平和的法子解决,怕是到了朝堂功劳也能有润色的空间,至于跟乐安国通商的事,也是为了这等事儿做些筹谋。

焦和一听,顿时坐不住了。

董蒙有这样的本事,焦和没有一点意外,而且董蒙行事,不想杀人,只想救助百姓,这分明是在求功德…

乐安郡有两大势力,徐和与司马俱,司马俱已经被董蒙分化,剩下的徐和,说不得也有运作的空间。

焦和便试探着,派人问问徐和心意,岂料徐和言辞之间,对焦和颇有善意,说什么实在是饿的不行了,到了那种程度,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乐安郡的官吏,实在太过分了,明知道百姓要生乱,还舍不得放粮食,往年用于赈灾的粮仓,早被这些贪官污吏给贪墨了,不杀他们,不足以平民愤。

如今董蒙任东莱郡太守,对东莱郡的黄巾军安抚,使得东莱郡民生安定,徐和有悔过之心,请焦和赦免了乐安国黄巾军的罪过,然则国有国法,此事因徐和而起,徐和愿意一人担责,让焦和对上面也算有个交代。

听了徐和这么一说,焦和顿时就飘了…

徐和这一部,怕是有十几万人,这特么要是办成了,能取了多少功德啊!要是得了这些功德,我是不是可以去跟神仙一起饮酒论道了...

不能等了!

万一等着司马俱投了董蒙,徐和要是也跟风,可就抢不到功劳了。

于是乎,青州刺史焦和大人,便兴冲冲去接收徐和的投降了。

这就是焦和轻易被徐和杀了的缘故。

董蒙本来还是想喷几句,聊表心意,想着一州刺史死的如此轻率,自然有后世人代董蒙去骂,才算作罢。

此时,焦和与徐和已经相继死去,从管承口中,董蒙得知,这桩事的背后谋划之人,并非徐和,而是那个随同徐和的神秘人物,只是当日徐和被公孙瓒攻入城内杀死,那个跟在徐和身旁的人,至今没有消息。

董蒙倒是希望神秘人物死了。

焦和被他干掉,显然是有所图谋的,多半就不会轻易死掉,董蒙甚至有种很不好的预感,以后董蒙很大可能还会遇到…

对于管承的投靠,董蒙没有半点犹豫便答应了,顺便当着司马俱的面,说起董蒙正在修建书院,而书院的老师,曾经当过天子的老师,蔡邕,王烈的名号一搬出来,管承和司马俱的眼睛都红了,叫嚷着以最快的度举家迁徙到东莱郡。

“那个…两位,先别着急。”董蒙止住管承与司马俱,语重心长道“现在不行啊,公孙瓒此来,是要清缴青州黄巾军,顺带着要我的脑袋,若是不将公孙瓒击溃,青州之大,绝无立足之地。”

“差点将此事给忘了。”

“大人提醒的是…”

遇上这样的选手,董蒙简直无语了,幸亏计划中就没打算用他们,现在想来,果然是明智之举。

管承离去后,高苑封锁的城门打开,只要交足了钱,所有人都可以出城逃命去,于是,短短三日间,高苑城中出逃之人,达到了四成,自封为高苑太守的管承,捞了个盆丰钵满。

距离高苑十里之外,田楷稳坐在白马之上,目色望着远处城池,纹丝不动。

“报!田将军,今日又有近百人,出了高苑,看他们行进方向,是前往东莱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