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零 让青州 (第1/2页)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董蒙看着成排的粮仓,董蒙心中无比淡定。

“老三,你个憨货,去年你还说董大人让我们修路,建粮仓,开水渠,做的是无用闲事,嘿嘿,现在可怎么说!”

“大头,你勿要凭空污人清白,我是那么说的吗?我说董大人看到你们没有饭吃,菩萨心肠,让你们做闲事,凭力气吃饭,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看破百年以后,我一直听从仙师的话,倒是你这大头,开田时没有尽全力,如今知道后悔了吧!”

“嘿嘿,谁说我未尽全力,待到明年,便让你等瞧瞧,哎!大…校长好!”

这汉子正在吹嘘,见着董蒙走来,本想叫着大人,遂即改口,以校长称谓董蒙,便是多了几分亲近。

其余诸人,也起身与董蒙打着招呼。

董蒙看着麦场堆积尚未分开的麦穗,笑道“哟,你们这是扬场呢!”

“是啊,校长,多亏去年及早准备这些地方,才能让我们收拢麦子,校长真是英明。”

“哈哈,这…这算不得什么,我与你们说,家中的孩子,过几日让他们准备考试,若是成绩好,便让他们去白鹿书院,得了蔡邕先生,王烈先生的教诲。”

“谢过校长,我一定回去督促孩子。”

“好,那你们先忙!”

“是,校长慢走。”

走动间,随处可见晒麦的百姓,便是哪些孤儿寡母的,也紧着时间,分了小麦,董蒙一路走来,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农村中。

粮食若是吃,肯定是吃不完的。

这么些存粮,到明年秋收之前,是要清空的。

董蒙之所以来到成山村,为的便是用小麦酿酒,而且酿酒酵时间长达两个月,趁着天色正好,董蒙试着酿造第一批酒,明年不管是饮用还是提纯酒精,权且是铺路。

九月末旬,在长广、昌阳近乎一年的罗平,顾雍,袁方,一同回到曲城,董蒙归来时,已是比他们晚了三日。

“刺史大人…”

经年未见,袁方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眉宇间似乎多了些威严气势。

这半年,董蒙一直在曲城忙碌,与公孙瓒、董卓闹腾的不亦乐乎,去年被卜巳祸害的三县,实则无暇关注太多。

“袁方,辛苦你了!”

“大人说的哪里话,属下只是依着大人说的去做,分内之事,怎算得上辛苦。”

“其实,我让你们在这几处经营,便是有意历练你们的能力,如今,我已是青州刺史,想来你也听闻,前些时候,有个叫刘俊洲的傻逼,被我杀了,乐安国被我收服,如今这两郡国,我想让你出任,你可愿意!”

“属下愿意,谢过大人!”

袁方当即跪拜于地,声音中别有一番激动。

先前等董蒙归来时,袁方还在忐忑,董蒙忙于它事,会不会将自己忘却了,毕竟,自己这官儿,是买回来的,若是有人以此来诟病,终究上不得台面。

此时听了董蒙说的轻便,心中倒是觉得,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牟平时袁方投靠董蒙,可谓是顶住了许多压力,博了前程抱住董蒙这只大腿,终于得到了回报。

袁方的表现,董蒙全看在眼中。

为官之道,在于勤勉和公正,相比起来,聪慧则就轻了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