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小符文 (第1/2页)

听了这个回答,吕逢春不由一呆,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他不知道,贯云石可不是一个会被大义胁迫的人物。他虽然豪气干云,却一点也不迂腐。在贯云石看来,吕逢春本来就没安好心,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顾忌?

不过,已经到了这个地方,再说这些话也没有意义了。

石柜顶上,张明华仰头看着那些文字,又时不时看看手中的卷册。过了一会儿,他居然盘膝坐下,双目闭合,似乎陷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

此时此刻,张明华已经沉入神魂之中。神魂之内,那把锐利的长剑缓缓沉浮,散出亿万毫光。

就在这时,那些光芒突然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那样的锐利森然,反而围着长剑不住旋转。在旋转之中,缓缓凝结成一些奇异的文字。

这些文字,并不是红崖天书的那种文字,反而类似符兵以及灵俑中的符文。只是,它们只是微微幻化出那种文字的模样,但很快又崩散开来。

“原来是这样……”神魂之中,张明华出一声叹息。他终于明白了符文的奥秘。

这石室顶端的文字,正是记录符文之道的文字。虽然只有寥寥千言,却神秘深邃,似乎洞彻世间至理。

而张明华也明白了吕逢春之前所说的话,就是自己看了石门之外那几道花纹之后,他说的那句你们马上就知道了……

原来,石门上那些花纹,居然是这符文之道的根基!

这上古大神通者的符文之道,乃是用一种承载神奇力量的文字,来描述世间至理的一种方式。在描述的过程中,那些力量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这就是符兵、灵俑,这些东西的核心奥秘。

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只是符文之道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力量原本不是符文之道的追求。真正的符文之道,则是对整个世界的描述。

这位上古大神通者,居然是想通过符文之道,将整个世界描述出来,获得世界的规则与核心。这种志向,当真是宏大无比。

但可惜的是,直到这位大神通者去世,他所达到的程度,也不及自己宏愿的千万分之一。可就是这千万分之一的力量,也足以改地换天,生生造出这样一个墓『穴』,以及十六岛来!

这数千言中,大部分是记录符文之道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上古大神通者的感悟,以及对自己符文之道的评价。

或许是敝帚自珍的缘故,这位大神通者对他所创的符文之道十分自豪。用他的话来说,符文之道可以穷尽世间至理,抵达道之源泉。但同时,他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道之宏愿。

所谓宏愿,就是所走的这条路,终究能达到何种程度。若宏愿较为狭隘,成就就会有限,但好处是修炼的度快。反过来,若宏愿很是宏大,那么最终成就会很高,但前进就十分艰难。

这位大神通者的符文之道,其宏愿是解析天地,固然是恢宏深邃,前途不可限量。可这也就造成了他修为进展缓慢,在与时间赛跑之中,败了个一塌糊涂。没等他穷尽世间至理,寿元大限就已经无情的降临了。

大神通者也提及了一些其他神通者的道之宏图。在他看来,那些人都是邪门歪道,或者是心志不坚之辈。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最后成就有限,却占着修行快的好处,简直是大神通者中的耻辱。

但问题是,那些被他不屑一顾之辈,搞不好比这位大神通者活得还要长久,最终达到的成就还要高一些。

这一点,和张明华的情况有些像。比如打定主意以绝剑突破到宗师,其原因就是最终的道路更加广阔长远,而且一旦进阶,修为远同辈。

可凡事有利就有弊,万一没办法进阶呢?张明华就会永远占着一个最强炼神大圆满的头衔,最后默默死去。而那些所谓的“取巧”之辈,却能突破到宗师,延年益寿。

这种情况,与这位大神通者何其相似?因此,张明华不禁有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同时心中也更加迫切,希望能吸收这符文之道,免得将来落得同样下场。

据这篇文字里说,符文之道的修炼,第一步就是要在神魂之中凝聚一个基础符文。这个符文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有了这个符文,才能看清这世间万物,再将世间万物一个个拆解出来,凝聚成符文,再一个个融入神魂之中。

神魂之中容纳的符文越多,修炼者的力量就越强大。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化为符文,那么就抵达了符文之道的尽头。到了那时,修行者就掌握着世间至理,不死不灭,举手之间可以再造世界。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过是这位大神通者的推测。他自己的神魂之内,也不过融入了一万三千多个符文。而之前也说了,这位大神通者的最终成就,不过是达到了自己宏愿的千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真正要用符文将整个世界描述出来,抵达符文之道的终点。那神魂内所容纳的符文数量,至少需要一万三千的一千万倍!

——这个数字,简直让张明华瞠目结舌!

这就好比有个人跑到你面前,给了你一本功法,然后说“好好练。只要练上一万年,你就能长生不老了”一样……

也许这不是谎话,但练成之前,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

想到这些,张明华不禁哭笑不得。同时不由得对这位大神通者的符文之道,产生出一种怀疑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