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739节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主公,玉门关归义军张议潮急报。张议潮与任嚣、赵佗出兵,袭击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门部落,斩首两万,虏获人口十万,牛羊数十万!”

“关外的马其顿人、匈奴人、突厥人在集结兵马,有意入寇凉州。但秦军斥候发现亚历山大似乎被什么事情牵制住了,再加上阿史那土门被打败,所以张议潮、赵佗判断,一时半会,亚历山大不会攻打玉门关。”

“唐太宗李世民与光武帝刘秀,依然在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大打出手,燕云十六州的诸侯,被两人争先拉拢,开始站队。”

“宋武帝刘裕的北府军即将平定荆南!”

“诸葛亮、李绩依然在齐国历下城,与范增、田忌对峙,坚守不出,范增拿几位大人无可奈何!”

“张须陀与秦琼、罗士信、陈宫等将军,在许昌以南,与司马懿交战,略有失利,退守许昌城!”

张华与秦军在街亭会战时,也在时刻关注周围其他势力的情况,以免被其他诸侯趁虚而入。

占据汝南的司马懿,与范增遥相呼应,不断进犯许昌,试图夺回许昌城。

陈宫出任张须陀的军师,但依然被司马懿设计击败,张须陀折损了万余兵马,退守许昌。

不过张须陀有秦琼、罗士信两员猛将冲锋陷阵,自身也是一员猛将,即使被司马懿的晋军围困,张须陀也能杀出重围。

“令张须陀、陈宫固守许昌,不得再出战。司马懿虽然占据汝南,但不过是负隅顽抗,等平定凉州,尽取凉州百万铁骑,到时横扫汝南,又有何难?”

“令诸葛亮、李绩继续采取守势。”

“令张议潮继续坚守玉门关,监视任嚣、赵佗二将,不得放亚历山大、冒顿单于等人入关。”

虽然张华不知道是什么人牵制了亚历山大、冒顿单于,但他们既然无暇在此时入关,对张华而言是一件好事,不如说极其幸运。

要是亚历山大、冒顿单于趁机攻打凉州,那么变数就更大了,甚至有可能要与秦王政停战。

这一点,是张华不愿意见到的。

任嚣、赵佗这两员秦将,能够击败突厥可汗阿史那土门,他们的能力,确实不错。

如果有机会,张华还是要召见二人。

只是目前任嚣、赵佗执掌十万秦军,镇守玉门关,还有观望凉州局势的意思。

只有彻底击败秦王政,任嚣、赵佗才会归心,谁赢了就跟谁,这是大多数武将的想法,无可厚非。

街亭大战还在持续,一个个刑徒兵战死,血染山河,秦军的壁垒变成一片血色,甚至石壁上都挂满了血肉。

章邯连败西凉名将樊稠、李傕、郭汜,以牺牲大量秦国刑徒为代价,拼死守住了凉州军的攻势。

凉州军退下,冉良、陈午的乞活军,以及高仙芝的安西军又扑上来,继续强攻街亭,不给秦汉联军一刻休整的机会!

张华将车轮战发挥到了极致,攻势延绵不绝,在折磨对方,也在折磨自己,就看谁先耗不住了!

秦国的内政大臣商鞅、范睢还在设法压榨秦国的战争潜力,但商鞅、范睢很快发现,仅仅以南凉的人口,已经无法招募更多兵力!

前面几年,凉州各大诸侯大打出手,人口十不存一,秦王政统一凉州之后,也是征战不断,不久前又在玉门关与亚历山大的东征军大战,秦军损兵折将。接下来,武威之战,折损三十万凉州军,玉门关的十万秦军也无法加入街亭大战,所以秦国面临无兵可用的处境。

秦军已经要动用刑徒兵、氐族兵、羌族兵,间接说明了秦军兵力不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贲、司马错,带着秦军,慷慨高歌,接替章邯,迎战乞活军、安西军!

秦军好战,血流不干,征战不断!

司马错带着一队九阶铁鹰锐士,专门猎杀乞活军、安西军的将领,设法解围!

司马错手中有一支千人的铁鹰锐士小队,作为九阶兵种,千余人的铁鹰锐士,却能够击败数万低阶兵种!

铁鹰锐士专门绞杀对方的武将,让乞活军、安西军的攻势受挫。

王贲则带着秦锐士,填满战线。

“接下来,要轮到我们汉军上阵了。”

周亚夫双手驻剑,在高处观望血腥的战场,街亭变成了一台绞肉机,数以万计的将士血染沙场,惨烈程度让冷静的周亚夫都骇然。

张华带兵猛攻街亭三天三夜,只是一个开始,看这股势头,如果不在街亭埋葬几十万大军,张华不会后退一步。

陈平精通人心,观察局势,自言自语:“看来双方都骑虎难下了,任何一方退却,君主的威望都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徐福,如果街亭支撑不下去,那么准备动用唤龙大阵。”

秦王政眼神无情,张华已经将他逼到了绝境。

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无奈!

“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进入兵营,进行训练!”

“商君,继续打下去,三郡之地, 恐怕再无却男丁,已经有不少地方,百姓拖家携口逃亡到深山老林之中,户数十不存一。”

“此事事关我们大秦的生死存亡,十万男丁十万兵,岂可轻言放弃!”

商鞅呵斥,将秦国挨家挨户的男丁编制成队伍, 送至前线。

即使以秦国严苛的刑罚, 也有平民逃亡。

每家每户都有男丁被商鞅送到街亭战场, 结果音讯全无,商鞅到后面,不只是二丁抽一、三丁抽一,只要有男丁的人口,尽数送到前线,就连女子都要参与运粮。

秦国百姓难以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有部分秦国百姓干脆逃到了南凉的群山中,与羌人、氐人为伍,以避开越来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