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兴办学馆

好书推荐: 我本炼炁士 渡劫魔刀

在漫长的苦读中,赵南星果然没有辜负祭酒丁美士和家人的希望,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他的文章常常被老师拿去,当做范文阅读给其他监生们。他的才名不久便传遍了国子监。

在放假期间,赵南星回到家乡高邑。见着父亲和爷爷之后,他将自己到国子监上学后,由于苦心研读,每次考试都取得出色的成绩,受到祭酒丁美士赏识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家人们。

二老听后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

赵泽民在专门为南星举行的家宴上说“古人诗中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以作为我们愤的动力。读书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在碰到逆境时,不可灰心丧气;在顺境中更不能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人,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向上进取心态。长期坚持下去,咱们就能冲破逆境战胜厄运,追求心中的目标。在乡试落榜后,你如果悲观失望,怎么能有今天考中举人、入国子监深造的成绩呢?整个国家,有多少鬓斑白的老学生仍在苦苦地追求不止。多少人到头来连个举人都考不中。因此,你要珍惜自己的才能,虚心苦学,争取获得理想的成绩,达到更高的目标!”

祖辈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在南星的心里激起了重重波澜。爷爷的话字字千钧,充满哲理,掷地做金石之声。赵南星斩关夺隘,力挫群雄的信心倍增。他朦朦胧胧地觉得一种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在等着他,命运圣殿的大门正在向他开启。

像一片焦渴的土地逢到甘霖,像出笼的鸟儿渴望高飞,像春寒后的花苞亟待绽放,像吸足养份的树木急于冲上九霄,像云团欲化为春雨降临大地,像冰雪急于化为春水,似冲破羁绊的骏马渴望驰骋,似热量和火药催动着急于出膛的子弹,似涸辙里的鱼儿渴望活水,似顺流而下的帆船渴望劲风。

赵南星觉得浑身充满神奇的力量,这力量推动着他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钻到书本中去。那些枯燥、干瘪的文字、理论,在他的面前铺开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路旁鲜花散着浓郁的芳香,小溪里跳动着银白色水花,眼前是一片嫩绿欲滴的绒毯般的绿草,头戴草帽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奏着笛子,笛声清脆而悠扬。红男绿女在田间快乐地劳动。

男人们用老式的农具耕耘着农田,女人们有的纺织,有的采桑,田畦上到处活跃着她们那婀娜靓丽的身姿。鸟儿站在开满灿烂鲜花的技头,上窜下跳地啁啾着,使人听了,像一股甘露滋润着心田。在如雪的梨花丛中,一位哲人在摇头晃脑地表着启示录。

此时的赵南星,翻着书本研读时,再不感到苦涩乏味,而是从容地同古代各色人等对话。孔子目光深沉,深思熟虑;孟子聪明睿智,神思灵动;庄子魂飞天外,逍遥而飘逸;墨子头脑缜密,有条不紊......

把酸溜溜、死气沉沉的文章读得鲜活起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再不是被动地接受“填”和“灌”,而是像田生稼穑,云团降雨般自然。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他觉得没有任何一个阶段像现在这样学得深刻而透彻。

那些知识如同静电吸附绒毛般飞进南星的脑海里。他的心里感到无限愉悦。每当这时,他就仿佛看见了祭酒大人丁美士那亲切和蔼的目光。于是,他又扑在书本上入迷地学起来。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形形色色的知识,像纵横交错的网细密地织进他的脑海里又融会、渗透,变得扎实而生动。

在一般学生看来繁难而驳杂的知识,赵南星却能条分缕析,归纳概括,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赵南星像一只羽翼日渐丰满的鸟儿,腾飞的欲望像黑色的诱惑,在前面不断地呼唤着他,使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京城上学的开销数额是巨大的,远非南星这样的清官家庭所能负担得起。尽管国子监有助学金之类的补贴(明朝到国子监的读书的学生享受“廪膳”,食宿由国家财政供给),但必要的日常花销还是有的。南星只上了半年就感到窘迫、捉襟见肘。

他的同学孙爌家中也不富裕,二人一商议,在京城办起了“通达学馆”,招收了十几名学生。他二人白天到国子监学习,业余时间为学馆的学生上课。这样一来,既学习、巩固了知识,又温习了往日功课,再用学生们交来的学费助学,二人觉得得心应手,十分滋润。

除日常的学习和授课之外,赵南星致力于《史记》的研究。他对受宫刑、身处逆境的司马迁十分钦佩,尤其是对他“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渊博旷达,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那种为达目的苦苦追求、誓死不渝的钢铁般的意志感到无限的崇敬。

他和孙爌以严谨治学的司马迁为楷模,坚信只要砥砺意志功深百练,就一定能摘取知识殿堂上耀眼的明珠。

他们同《史记》中的人物对话。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中看到暴君和文化的毁灭,从东周列国之间的不息征战中听到人类自相残杀和黎民百姓的痛苦呻吟,从仗义执言、拍案而起的学者和武士们身上他们读到了铮铮铁骨、凛然正气。

他们看到,尽管一些逆潮流而动的暴君和跳梁小丑们肆虐和阻挡,无不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历史的巨轮始终是冲开重重迷雾和羁绊,向着人类文明的既定目标滚滚向前。那些丑类们的拙劣表演徒然成为后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而已。

尽管南星和孙爌二人在京城设学馆,筹措了助学的其他费用,但他们从来都是精心备课,研究授课技巧。他们孜孜不倦地将知识的春雨播洒在学生的心田。

虽然又求学,又要给学生授课,把二人忙得手脚不闲,心里却是十分舒畅。他们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精湛的教学技巧,赢得了京城人一片赞誉。

“通达学馆”的名声远扬,前来报名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二人虽年轻,精力充沛,但也无法应付如此众多的求学者,为了自身求学和保证教学质量,他们不得不采取限额招生,婉言谢绝那些远道而来的学生。

一天,孙爌从国子监上课回来,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隆庆皇帝驾崩了!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