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居正“夺情”

面对这惊人的消息,张居正心中大惊,简直有点目瞪口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难道他那风烛残年的老父,在没来得及见一面的情况下,就撒手西去了吗?

二十几年来,他只顾在仕途上奔波、跋涉,追求职务上的升迁,却与父亲远隔千山万水,不说亲自侍奉,递饭倒水,以报养育之恩。弹指算来,已经十九个春秋,他连老父亲的面都没有见过一次!想到此,不禁心如刀绞,一股浓烈的思念之情袭上心头,只觉得鼻腔酸涩,两行热泪从眼角“唰”地流下来。

吕调阳、张四维见辅看完手中的公文,竟然神色大变,甚觉诧异。

吕调阳默默地来到张居正书案前,看到了他手中的那张讣告,才知道辅大人突遭不幸。二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还是张四维脑子快捷,他把吕调阳叫到一边,二人附耳商议了一下,便去分头行动。

悲痛一阵阵向张居正袭来。突然降临的噩耗,像鞭子似的使他警醒。那久已忘却的回忆,像一幅幅画面向他铺展开来那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父亲那爽朗的性格,笑容可掬的面容,饮酒后那副健谈的憨态,全部清晰地映现出来。

然而,自己只顾在宦海里拼搏,十九年来没有看望过老人一眼。父亲在弥留之际,一双期望的眼睛,肯定不曾闭上,心心念念地等待他归来……这太残酷了!

忽然,他恼恨地拍拍自己的脑门,又想起一件事来。两月前,他收到了江陵县令朱知县一封信。

信中先来了个自我介绍,接着说他曾到辅故里看望了他的父亲张老先生,言及张老先生身染重疾,辅朝中公务繁忙,难以到床前照顾。因此,他愿日夕到辅大人府中侍奉,替他尽孝。还说他希望得到辅大人的扶植和栽培。

他愿用全部心血和智慧为皇上分忧、为民造福。

他看了这封信后,竟然轻率地认为朱知县是讨好卖乖套近乎,夸大其词,想借甜言蜜语升官。

又想想老父过去身体那么硬朗,没病没灾,怎么会突染重疾?况且家书中从未提起过此事,纯粹是一派胡言。当时他对那封信未予理睬,一甩手丢进废纸篓中,后来就被扔掉了。

此时他想到,也许两月前朱知县来信内容是真的,而自己由于公务繁忙,竟误解了朱知县,同时也延宕了看望父亲的时机,造成了永久的遗憾——他心中感到非常歉疚。

思父之情渐渐袭上心头,他低下头来,一滴辛酸的泪水从腮上掉下来。

“辅,”张四维一声轻轻的呼唤,打断了他无边的遐思。

“唔。”张居正抬起头来,神色有点茫然。

“我和调阳已拟好奏疏,向皇上报告辅家中不幸之事,请辅过目。”

张居正草草地看一遍“有劳二位费心,就按此上奏吧。”父亲去世这一突然打击,张居正浑身像被抽了筋似的有气无力。

悲痛像魔鬼似的最能吸蚀人的精力。昨晚,张居正给吏部写了请求放回原籍守孝的题本,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一睁眼,天已大亮,竟比平时晚了半个时辰。在他过去的仕途生涯中,几乎是没有过的。时令早已过了“霜降”,西风乍起,天气晦暗而阴沉,张居正感到有点冷。

但他顾不得这些,起身穿衣。倏然,他看到椅子上,放着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丧服,要求回籍守制的题文也墨迹尚香。看着这些,他陷入了沉思。

按历代惯例,父亲去世,官吏将去暂时停止职务,回籍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母亲去世应守孝一年,称为“丁艰”,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之成规。自已难道循此惯例吗?

想到此,他不禁打了个寒噤。三年——这是漫长的一千多天啊。他身为朝廷顾命大臣、内阁辅(相当于其他朝代的丞相或宰相),是皇上的臂膀,国家大厦的栋梁之臣,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高级官吏。

这种级别,对国家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日理万机尚恨时苦短,难道就因为“父丧”如此简单的两个字,就丢下江山社稷大事,回到那个偏僻的江陵小县,去守着一具僵尸,整天哭哭啼啼吗?

漫长的3年哪,一旦去职,后果将不堪设想。说是“守制”结束理应起复,不过是一座虚幻的海市蜃楼。前几任辅徐阶、陈以勤、李春芳、殷土儋,这些与自己相处过的大臣们,守制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重新回到皇宫和内阁……唉,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啊。转眼他已过“知天命”之年,能如此轻率地虚掷这3年宝贵的光阴吗?今天的显赫地位,是他拚死拚活奋斗3o多年才得来的,如此轻易地放弃,不是有点太“傻”了吗?如果说获悉父丧讣闻之后,悲痛是占据中心位置的话,那么此刻现在他全身心受到的是“3年守制”这件事的噬咬和煎熬。唉,老父亲,你死得真不是时候啊,让儿左右为难啊。

他心灰意冷地穿好丧服,脚步蹒跚地走出房门去冼漱。

老管家和游七早已布置好灵堂。香纸、蜡烛、挽幛及其他应有之物均已齐备,厅堂中央的墙壁上,宫中画师绘制的张文明的巨幅画像贴在正中央。

洗漱完毕,张居正检查了一下灵堂,见并无什么遗漏,便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望着父亲那魁梧的身材,那微笑着的面容,略带哀怨的耳光,灵魂深处响起一个异常威严的声音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渐渐地,孔子向他缓缓步走来。威严的面容上带着责备和鄙夷。

张居正像有什么隐私被瞧见似的,心中一阵惶恐不安。他一睁双眼,孔子的幻像消失了。哦,这段话是圣人孔丘说的。

这段话载于《论语》之中,仕宦之人几乎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他忽然感到一阵心虚。至圣先师孔子的金口玉言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孩子出生后的3年全靠父母照看,父母死后天经地义应当守孝3年,以报答比山高、比水深的哺育、抚养之恩。

连一个黄口小儿都应懂得的道理,难道我心神迷乱反而不懂了吗?不,我一个堂堂的辅,以“忠孝”为本,不能干那种不孝之事……他叫过游七,命他将书桌上那份写好的题本及早送到吏部,面交吏部尚书张瀚。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