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错杀杨编修 (第1/2页)

杨夫人和杨公子听到这话,立马跪下接旨。

唐律捧着冠带说道“奉圣旨以杨翰林加五品职衔,赐予冠带入殓安葬,家属谢恩!”

宣读完毕,杨夫人和杨公子都山呼万岁,将冠带接收。

然后,各个官僚臣工都来吊唁。

这个时候,唐律穿了一身孝服,长跪在一旁,如丧考妣一般,就像去世的是自己的至亲一样,变得悲痛欲绝,见了谁都絮絮叨叨说自己的不是。

过了一会儿,棺木已经准备妥当,然后进行入殓,将灵柩寄放在城外的报恩寺。

唐律不回家,竟然守着灵柩,不肯离开,这个杨夫人和杨公子都有些过意不去了,朋友做到这个份上也属于世间罕见的,于是不忍心地劝道“唐老爷,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就不必麻烦唐老爷这么做,这是很伤身体的,另外,也耗费心智,让人担忧,现在,且请唐老爷回去料理公事,不要因小失大。亡夫的灵柩,自有我们母子来处理,来照顾,不必劳驾老爷了。”

唐律坚持不肯离开,不管谁劝都不肯,直到过了小祥之后,才回到衙门理事。

回去后,就对夫人说道“都怪我,杨编修被错杀了,家里的顶梁柱断了,家也就毁了,杨编修没有犯错,却被杀了,如今杨夫人和杨公子在京城,无依无靠,我呢,非常过意不去,杨编修的死,和我有直接的关系,心里十分难受,我呢,想要弥补一下,就是想把女儿许配给杨公子,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就是报答杨编修的厚恩,当时在京城备考,他悉心照顾,也是同年,同乡,有了这些关系,应当照顾,第二个好处就是,咱们的女儿也有了终身依靠,不知道夫人意下如何?看这个想法成熟不成熟?”

赵月牙说道“老爷的想法很好,也是善意的建议,只是现在杨夫人和杨公子都无依无靠,先解决眼下的难题再说,我的意思,就是先请他们过来居住,解决住的问题,杨公子还小,正是读书的年龄,不能荒废也不能错过读书的时间,至于婚姻大事,还是先放一放,不要着急,慢慢来。如果提前都说了婚姻大事, 那杨夫人和杨公子恐怕担心别人说闲话,就不肯搬过来住了。老爷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弄巧成拙反倒不好。”

唐律听了,心中大喜,觉得赵月牙就是通情达理,于是次日,就到了公馆,见到了杨夫人,就说了建议,并且赵月牙也同意,那里都没问题。

杨夫人说道“承蒙叔叔照顾,厚恩感谢不尽,但是,暂时可以这样,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母子在京城没有什么用处,也无生计可想,想过几天就回老家去,只是像现在,没有分文,想要回家,没有盘缠,也就无法成行了。”

唐律说道“嫂嫂不必担心,不着急回老家,暂时到我家住下,安心等等,等我找找盘缠费用,再送给嫂嫂和贤侄回老家,到时候一定不耽误行程的,希望嫂嫂不要推来推去的。”

杨夫人听了,点了点头,目前,也只有这样了。她和杨公子就搬到了唐律的私人住宅住着。

赵月牙热情招待,对她就像亲姐妹一般,因为赵月牙没有姐妹,对她格外亲切,自不必说,唐律看到她们和睦相处,也就放心。

唐律利用闲暇时间,用心教会杨公子杨银寿学习经史,谆谆教导,十分耐心,关怀备至,对经史讲解十分透彻,杨银寿也聪明,一点就通,悟性很高,所以,在唐律的教导下,他进步很快。

因此,唐律更加喜爱,对杨银寿的聪慧,赞不绝口,也对杨银寿的谦虚,十分欣赏。对他比对自己的女儿都好,倍加爱惜。

就这样过了大概一年有余,过了杨春理忌辰,礼仪中的大祥已过,唐律就请了媒婆,来说和说和他儿子的亲事。

杨夫人说道“我们母子现在遭难了,流落在天涯,如同浮萍,到处飘荡,上无片瓦可以遮挡风雨,下无立锥之地可以安居,母子四海为家,没有根基。承蒙唐老爷的收留和提携,使得我们母子暂时有住的地方,有吃的,有穿的,不至于饿死他乡,十分感激唐老爷的照顾,又怎么奢望高攀老爷的千金小姐作为儿媳妇呢?这个万万使不得。还请媒人好好地推辞掉这门亲事。”

因此,媒婆就将杨夫人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唐律。

唐律一听,就来找杨夫人。

唐律说道“我们让小女儿许配给令郎,真的是报答先人的,以前我与你家丈夫就有商量,如果生儿子,就结拜为兄弟,如果生女儿,就成为姐妹,如果生一儿一女,就结为夫妻,成为亲家,因为都是同乡,又是同年,相互照顾,已经形成了习惯,因此,与你家丈夫有言在先,并不是现在才想起来的,也不是为了内疚报恩才不得不为之的。所以,嫂嫂休要推辞。”

杨夫人一看唐律这么说,这是铁了心要将女儿嫁过来的。

拗不过唐律,只有答应下来,只是家中没有值钱之物,就将玉簪一支,作为聘礼,算是完成订亲礼仪。

唐律接过玉簪,从此,就要改口称呼,不再以旧时的称呼相称,这个时候,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既然已经订亲,杨夫人屡屡想要回老家,但是,唐律就是不放,不让回老家,原因是,女婿杨银寿要读书,在唐律身边,可以随时指导,并且照顾他,也可以督促学习,第二个原因就是盘缠还没有着落,回老家并非容易的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门就要钱,没钱就寸步难行,就这样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这个时候,刚好遇到皇上四十周岁万寿,京城里的臣工百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和天子同乐,圣上也与民同乐,臣工百姓恭贺圣上寿比南山不老松。大小臣工,各地百姓,都有恭贺之礼。

唐律却很是为难,因为他是一个穷官。加上这几年平白里多养了几口人,就是杨编修的妻子和孩子,可怜捉襟见肘,一副寒酸相。

他自从上任以来,就只有一袭红袍,一直穿着,也没有换洗的,冬衣和夏衣都是一件,没法换。他如此清苦,哪里有多余的银子来备办贡物给圣上贺寿呢!

不过,空着手,随着班列空口祝贺万寿无疆而已。

这一天,靖嘉帝大喜,宴请各位臣工,入席吃饭。

唐律也被邀请了。

谁知冤家路窄,偏偏遇到了宋岩在场。

只见宋岩手里捧着玉杯,跪在靖嘉帝面前,磕头顿非常殷勤,嘴里抹了蜜一般说道“臣祝愿陛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皇上宏图永固,陛下王道昌盛。臣有恭祝圣上祝寿诗歌一律,恭颂万寿无疆。”

说完,就将诗歌呈上去给靖嘉帝御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