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太子出冷宫 (第1/2页)

靖嘉帝一听,宋岩说了这话,也是舐犊情深,就笑道“就是了!你都知道心疼儿子,你的儿子没有犯罪,就不能被打入冷宫,遭遇软禁,那么,你的儿子就是儿子,朕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能和儿子享受天伦之乐,让你的儿子在你跟前尽孝,为什么朕的儿子就要和朕分离呢?你的儿子可以常常见面,为什么朕的儿子就不让朕见面呢?丞相,你要有点人情味才好!不要再说了,退下!”

宋岩羞红了脸,悻悻然地退下来,木然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靖嘉帝就降旨让内侍持节赦免皇后、太子之罪,离开冷宫,另外准备宴席,在逸春轩,父子总算相见团聚。

诸位臣工随驾回宫,分别散开出来。

宋岩急忙忙地回到丞相府,然后急忙忙想办法,因为危险将至,不得不做好准备,暂且不提。

再说袁纯皇后与太子殿下自从贬入冷宫,不知不觉已经有四年了。

母子二人,唯独早晚相对无言,以泪洗面,毫无办法可想。

幸亏有宝丰内侍时时劝解安慰,稍微得到纾解缓和,不然的话,恐怕二人不能坚持到最后,可能会出意外。

这一天,元春皇后在冷宫,突然想起来,今天是皇上的寿诞之日,正好是四十大寿,于是对太子殿下说道“今天,是你父亲的四十岁的生日,正是他的寿诞之日,天下臣工和万民百姓,都会对你父亲进行祝贺称庆。如果我们不被软禁在冷宫,不被废黜名号身份,今天我们一家团聚,你父亲不一定有多高兴呢。”

太子一听完母后说的话,饱含着含泪,对元春说道“可恨奸妃对我们狠毒,要赶尽杀绝,致使我们父子不能见面,这是何等的凶残狡诈!如果有一天能重见天日,我一定不会和她善罢甘休的。”

说完,就开始痛哭起来。

宝丰在一旁安慰说道“娘娘,太子爷,都别哭了,当今朝廷臣工和百姓,难道没有公论吗?公道自在人心。不要生气,气坏了身体,可是不好的,现在,要好好宽慰自己,忍耐下去,总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要有信心,不要灰心,不要沮丧,一定会被解放的。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气坏了身体,那奸妃一定开心。”

正在说着话,忽然听到叩门的声音。

宝丰出来询问何人。

只看见司礼的太监冰壶手里捧着节钺说道“万岁爷有旨,特赦皇后、太子殿下二人,立即到逸春轩朝见天子,马上动身,不得有误。钦此。”

元春皇后和太子殿下,望着皇上的方向连连谢恩。

接着,就有小内侍捧着冠服进来,元春和太子都换上了吉服,心里忐忑不安,可以非常激动,总算得到了赦免,看样子,苦尽甘来,好日子就在后头了。

他们跟着冰壶内侍走逸春轩。

那个时候,靖嘉帝已经在逸春轩等候,突然看到了元春携着太子来了,心里很是激动。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已经七周岁了,聚少离多,竟然有四年不见面,感到儿子志气轩昂,器宇不凡,举手投足,都有自己的模样,他季非常高兴,眉开眼笑。

皇后和太子双双俯伏在地请罪。

靖嘉帝走下来,亲自挽起皇后和太子,赐平身,然后重新开始祝寿。

靖嘉帝看到年幼的儿子,想想自己也都四十周岁了,公务繁忙,竟然忽略了儿子,觉得对不起儿子,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

元春皇后说“罪妾被关进冷宫,不见天日,万念俱灰,还以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青天白云了,为什么今天陛下突然格外施恩给我们娘儿俩呢?”

靖嘉帝一听,面露惭愧之色,笑了笑,说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提起,怪难为情的。现在只说现在的事,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就说一些让人高兴的事吧。”

这个时候,宴席已经准备妥当,太子亲自把盏,给皇上斟酒,并亲自呈上美酒,敬献给皇上。

靖嘉帝一见,心中很是满意,心中大喜,喜笑颜开,然后和元春皇后说了一些闲话,叙叙旧,不知不觉,月上柳梢头,宴席即将散去,酒已经让人微醺,暖风一吹,格外令人心旷神怡。

这一晚,靖嘉帝与元春皇后一起宿于逸春轩内,吩咐宝丰伺候太子,宿于青宫。

第二天,靖嘉帝吩咐令学士袁培研为太傅,教习太子诗书典籍,将逸春轩改为重庆宫。

这么一改,不说原因,靖嘉帝不说,元春皇后也不好说什么,不便多问,免得问多了,靖嘉帝会烦躁。于是,元春不敢多言,凡事都缄口不语,这样避免引火上身。

宝丰打听清楚了怎么回事,原来是唐律起了作用。

于是,宝丰就告诉了皇后,说明了昨天在皇上寿宴上,唐律给皇上献上了一诗歌,皇上立马变得悔恨又严肃,有懊悔之意,就特赦了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罪,得以重新见面。宋岩反对,也被皇上斥责了回去。

皇后知道这个内幕后,特别感激唐律,总是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来救她和她的儿子一命。以前是救她父母和她,现在是救她和她儿子,这唐律真的是救命恩人,她生命中的贵人。

元春皇后就召见太子殿下,入宫后,皇后对他说道“儿子,我和你能重见天日,全是唐律主事的功劳,他在帮咱们娘儿俩,你应当铭记在心,等到将来有机会要报答唐主事的功劳,他等于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太子说道“儿已经记住,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将来有机会一定报答恩人,儿是知恩图报的人。母后放心!”母子这里说了一会儿闲话,暂且不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