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唐律巡湖广 (第1/2页)

靖嘉帝听了宋岩的奏报和祈求,非常高兴,立即敕令翰林院修撰诏书,然后加盖玉玺,差遣八百里快马飞递送前往。

宋岩得到皇上的旨意,叩谢恩离开金銮殿,就直接到了兵部遴选差官,找一个可靠的起程,看到准备妥当绝尘而去,他才放心,哼着小曲逍遥自在地回到相府去了,暂且不提。

再说唐律正在南安国,隔三差五地去向番王胡继王催贡,快要竣工了,他只等筹备齐全后,起程回京复命。

再说有内应,就是宠慎,他入内宫照应一切,里里外外同心协力,办事效率自然高了不少。

宠慎对唐律非常感激,如果不是唐律,说不定他现在还坐牢等候凌迟处死呢。他的这条命就是唐律给的,因而格外报恩,不敢怠慢。

他就假传王旨,经常到处转转,各个工场都去催办,那些工匠一看到他就紧张,因为他总是带着王命来的,大家都知道胡继王非常严肃,万一得罪了他,那可不是好玩的。

所以想要偷懒的时候就看到了宠慎,就立马加油干起来,不敢磨洋工,早晚都用力去做事。

所以,工作效率一高,就出成绩,原来四个月干的活儿,竟然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工了,贡物均已经准备妥当。

当下,胡继王就将给天朝的贡物一一检验,然后打包包装结实,贴上标签标志,然后命令翰林臣工修了一封书信,内容主要是悔罪祈求赦免的内容,写得情真意切,打动人心,一一说明,表明自己的心志,另外将贡物列出了清单,一一写明,将这些准备妥当之后,就去请来唐律,请唐侍郎来到殿上,当面交代清楚,然后给唐律呈上贡物清单,请唐律查看并核对。

唐律接过清单,仔细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

金树玉树盆景四座,

火浣布二十匹,

碧犀念珠一副,

另外佛头间子(猫儿眼),

象牙一双(重一百八十斤),

浑天球一个(能量天上的广宽度和狭窄度,度数和时刻)。此外还有玄狐皮、文犀烛、红玉酒杯、碧玉插屏、石猴、石犬、火鸡等等。

都一一列明清楚,唐律看了,清单和实物一致,分毫不差,就作揖道谢。

胡继王立即差遣御前丞相昆贺、都督陈远,领兵一百人护送。

昆贺和陈远接受王旨,叩谢恩,然后胡继王就在大殿之上摆酒饯行。

这个时候,宠慎也过来相送,他对唐律情意深深,视为父亲,唐律也对这个宠慎的帮忙十分感激,不是宠慎,要走很多弯路,幸亏老天照顾,因祸得福,看来真有老天爷保佑。二人情同父子,不忍分离,但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胡继王和宠慎送唐律他们出关已经过了三十里,还要送,被唐律劝回去,方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胡继王和宠慎等送行人员被唐律劝回去,暂且不提。

再说唐律带领着丞相昆贺和陈远等人,押着贡物,朝着内地而来,目标是京城。

走了很长时间,还在桂林地界。

正在桂林地界歇息的时候,接到了从京城兵部派出的快马差官,说有圣旨降到,唐律只有跪接圣旨。

兵部差官开读圣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贤能廉介,国之股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之大节。现在,唐律一直为国为民,屡建奇功,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举国皆知,人人敬佩,朕甚欣慰。以前觉池国抗命不遵圣命,贼寇扰民,犯我边界,你去那里抗敌有功,足智多谋,亲自镇抚,收服觉池国,人心都服,归顺大明,亲自替朕宣抚,效果奇佳,所以边境靖安,甚慰朕心,今天,南安国三年不贡,可能有异心异志,你又代替朕去宣旨抚慰,三年不上贡的番王,立即伏罪。这都是你的功绩,应当谨记在册,按照常理,理应到京城进行慰劳,进行封赏的,以资鼓励。爱卿一向以国事为重,为国而忘家,堪称楷模,爱卿为公而忘私,值得学习和表彰。像爱卿这样的臣工非常少,几乎再也找不到像爱卿这样的臣子了。现在听说湖广一带匪徒如蝗虫灾难,在湖广一带盘踞四年之久,肆无忌惮,滋扰百姓,抢劫犯法,害我众多良民,当地县令官兵甚为头疼。所以,就命令你去镇抚,不要让贼寇继续滋扰百姓良民,故擢升爱卿为湖广巡抚天使,仍然兼职兵部侍郎职衔,另外还是监察都御史。

爱卿在拜受恩命之日起,立即前往湖广赴任,不要再回京城复命,至于南安国贡物押解的任务,在接旨之地,交给该地方有司护送到京城,爱卿就不必牵挂贡物之事。爱卿要到湖广赴任,钦此!

唐律接了圣旨,往京城方向三拜,山呼万岁洪恩等礼毕,然后对差官点明贡物,以及带着差官来见昆贺丞相和陈远。然后就将该指挥权交替完毕,就分路,带着唐元从另一条路走了,目标是湖广,一路走,一路访问民风民情,了解情况,然后起草谢恩的奏本,暂且按下不说。

再说湖广。

湖广地名就是三楚。

三楚地界连接贵粤,就是贵州和广东。

这里地方辽阔,山水湖泊众多,山水丰富,水绕山流动,山仿佛在水中漂浮。

加上三楚之地民情粗犷彪悍,有的人没有家业,游手好闲,不谋生计,有的恃强凌弱,无以复加,以此为乐。

当地又喜欢结会联盟,一般都是一百多人结成一个社团,这些社团良莠不齐。

这些社团有的凶狠残暴,喜欢去那些良善之家,抢夺鱼肉,欺负老实人。

还有的匪徒勾结官兵,串通了衙门,作为保护伞,遇到要剿匪的时候,提前做好了准备,匪徒望风隐藏,等到剿匪之风刮过去之后,他们再出来害人。

县衙就成了他们的庇护所。

那些勾结匪徒的官兵,可以从中瓜分好处利益,官兵不仅不能剿匪,反而被匪徒利用。

因而他们愈猖狂,经常打家劫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