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兴兵讨佞臣 (第1/2页)

次日一早,到上早朝的时间,侍郎从班列里站出来,俯伏在金阶上,泣不成声帝说了他的经历,当然,毫不留情,只有添油加醋,没有实事求是。

他说尹夫人抗旨不遵,并且割掉耳朵,留条狗命回来报信,口出狂言,大骂昏君,都一一奏知。

群臣听了,默不作声。

天子一听完,立马火冒三丈高,龙颜大怒,吼道“真是泼妇!如此欺负藐视寡人!抗旨不遵,是逆反大罪,国法难饶,应当严惩不贷。众卿家,有谁愿意挂帅,领兵征伐潼关?将泼妇生擒回来,押解回朝,然后将尹皋一同处死,以正国法。”

话音刚落,就从班列里闪出一人,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华璐千岁。

他启奏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不可命令将帅兴师征伐内臣,这样做,容易引起矛盾激化,恐怕会天下大乱,无法收拾,江山社稷危险了。已经将五位藩王打入天牢,现在又要大兴讨伐之师,一旦打仗,粮草先行,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赢。如果五路藩王齐心协力都杀到京城,会合兵马,浩浩荡荡,恐怕京城没有可以抵抗的,到时候,陛下后悔莫及,江山说不定要易主。陛下要深思熟虑,千万别失去理智,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皇上一听,觉得华璐千岁说得有理,就只有准奏,说道“好,那就再草诏旨意,着武官前往追回五路印信兵符,如果再有抗旨不遵的,立马进行征讨,绝不手软。”

说完,就在当天拟定草诏,再派遣钦差大臣前往五位王爷驻守的重镇收缴印信和兵符。暂且放下不表。

再说龙迪王爷府的家人龙福,奉了主母之命,日夜兼程,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一路疾驰,一天就到了契丹国。

到了契丹国,就通知番官,求见狼主。

没过一会儿,就被宣见,到银銮殿里见面。

龙福进殿后,就跪下叩头,然后呈上龙夫人的书信。

国王接过呈上来的书信,吩咐道“安排来使前往馆驿休息,听候消息。”

龙福领命退出银銮殿。

国王拆开书信来看,大概意思是先叙请安,契丹国太后婆婆安康吉祥,再就是祝贺叔叔作为一国之君,治理国家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不衰越来越棒等等。接下来就是说了现如今朝廷里的变故典型就是杀害忠良、国母含冤而死、五位藩王回朝保皇后,面君就是谏言国君,身遭囚禁,祸及妻子,恳求兵,挺进朝廷,那么,就要感激不尽。在这一代彻底解决。免得给后代留下遗憾和麻烦。

书信的重点,就是恳请兵直指京城,免得世世代代的忠良之臣遭受奸相的虐待和陷害,最终死于非命。

当天,国王龙羌看罢书信,腾,站起来,怒骂道“天下第一昏君!愚昧至极!不顾念众功臣之后,只管自己享乐,更何况先君驰骋疆场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立下了大功,真是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了皇上,不幸的是年纪到了耳顺之年,也就是六十岁的时候,返回到了蓬莱。再说,我的兄长接替父亲的职务,治理百姓很有一套,边疆安靖,人们安居乐业。上下通达,各司其职,上对得起圣上,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就是国家屏障,保家卫国,堪称典范。贤德藩王,天下皆知。昏君活到岁数了,竟敢不念功臣的功劳,不以江山为重,竟然囚禁孤的兄长,等等实在可恶,孤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即日就要起兵攻打京城,杀进去,与昏君理论理论。”

于是,龙羌传口谕给龙福,让龙福领了金帛先回去,以安慰嫂嫂的心,他说道“不用写回信了,孤家即日就和太后母亲商量,将要大兵临境。”

然后又说了一些将要采取合适的行动等等话语。让龙福带回去给嫂嫂,目的是让她不要着急,耐心等候,事情不是停滞不前,是要耐心等候。

龙福诺诺连连答应下来,领了金帛,辞别龙羌国王,然后踏上归途,暂且不表。

话说另一头,龙羌国王立马传旨给镇国都督龙云沙,点兵三十万,粮草齐备,随时待命出。

这一天退朝后,龙羌退到后宫去见母亲。

就将龙迪夫人写来的书信给了母亲看,太后一观书信,长叹一声,说道“没想到昏君如此愚昧,昏聩到家了,一是害了元配,国母贤德,遭此毒手,二是屠戮功臣,忠奸不分,实在可恶,现如今,你的兄长被囚禁在天牢,我儿意下如何?有什么打算,说来听听。”

“母亲,孩儿已经命令镇国都督龙云沙点了精兵三十万随时待命,专门等母亲最后定夺。”龙羌说道。

“呵呵,”太后冷笑道,“有勇无谋之辈!真是枉为一国之君!”

“母后,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说孩儿有勇无谋?”龙羌问道。

“你既然有三十万精兵,难道他们没有?抵抗三十万精兵的,他们远远不止,一个藩王那里就可以匹敌了。何况有五位藩王呢?从关隘到京城,约有十几个关隘,如果他们闭关迎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胜败就不见分晓了。”太后说道。

龙羌点了点头,觉得有理。

太后继续说道“你先别拿三十万精兵来有恃无恐,不能轻敌,你现在就有些飘了,总觉得他们不堪一击。其实是错的。轻敌是兵家之大忌。你要戒除,一定要谨慎。不如听一听为娘的建议。”

“母后,请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