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泄真情归西 (第1/2页)

太子听殷夫人这么说,觉得奇怪,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连忙问道“母亲为什么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呢?暂且还是要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母亲在,孩儿才有依靠啊。”

“我不是你的母亲,你是太子,当今皇上的御弟,你是东宫太子云慈殿下。”殷夫人说道。

太子一听,吓得汗毛倒竖,浑身抖,大声呼叫道“母亲,母亲,你醒醒吧,念想你病重之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孩儿胆小,不要吓唬孩儿。”

“太子殿下,我不是病重了脑袋不清晰,胡说八道,也不敢大声说,恐怕隔墙有耳,他们听到了会抓你去领赏。你的真正的母亲是林后国母娘娘,执掌三宫六院之权力,位居正宫,灾祸的起源在于你的舅舅林逊打死了西宫娘娘钟妃的亲弟弟,牵连到了你外祖父还有你的母后,全都惨死。”殷夫人说着,然后说了为什么到了这里,原因就是寇兵部命令他们夫妻带着太子逃难到这里,要不然,早就不在人世,前后左右所有细节都一一告诉了太子云慈。

太子云慈当时就惊恐万分,狐疑不定,说道“据此来说,有何凭证?如何令人信服呢?”

“现在有林后娘娘亲自手写血书一封,我们奉了兵部寇老爷的命令,谨慎收藏该血书,已经有三年了。”殷夫人说道,然后勉强起身,拿了钥匙,打开了衣箱,取出了龙凤锦笺,交给了太子。

太子接过来,展开一看,看完之后就放声大哭,倒在地上。

殷夫人一见,连忙慌里慌张,费尽力气将太子扶起来,说道“太子殿下不要悲伤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悲戚,已经生,无可挽回了。这悲剧的生,完全在钟氏父女狼心狗肺,没有人性,为人险恶狠毒,到现在,钟妃的儿子登基,钟妃身为太后,她父亲身为国丈,如今权势非常大,可谓一手遮天,他们现在已经以重金,高官厚禄来悬赏捉拿住太子殿下,因此,千万不要泄露一丝一毫的风声,千万记住,一定要忍耐,但是,老身我已经病情严重,不久于人世,如果老身死后,殿下千万不要继续蜗居在此,而是要马上离开这里,暗暗寻访你的亲舅舅林逊的下落。林逊这个人有万夫莫敌的能耐,找到他报仇雪恨的日子就不远了,太子可以登基称帝,日子可以期待。太子殿下谨记在心,金武和寇爷,一个狱官,一个兵部,这两人,是太子殿下的救命恩人,需要好好记念。幸亏殿下如今已经长成,一十三岁了,我们夫妻接受兵部寇老爷的重托,只能陪伴太子到半路,剩下的路,殿下去完成。你要谨慎,仍然改名换姓,不要透露真实身份,老身乃是出身微寒之家,认下殿下为子,所以承受不起,所以才有折寿的说法,时候到来,一年之内夫妇先后去世,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一死不足惜,只是焦虑的是殿下年轻无人提拔,没有人帮助,一时半会,也不能去寻访林国舅。”

“母亲不要多虑,这事全由天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你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今天,承蒙你们夫妇听从寇兵部的吩咐,接受这一委托,一心一意用心保护,怎么能忘记?我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不敢乱来,等我去请医调治。”太子说道。

这一天,太子就将衣物变卖完了,请医调治,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月,资金银两全都用完了。

这一天的四更时辰,殷夫人大声叫唤道“贱妾来了,夫君!”

太子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说道“母亲,不要胡说!”

“殿下不要惊怕,刚才老身的丈夫来了,想必不久于人世了,马上就要随夫而去,如果老身死后,魂魄也会保护殿下,太子不必担心。”殷夫人说完,头歪向一边,气没有进去的,全都是出来的,气接续不上,死了。

太子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垂泪痛哭,伤心不已。

慢慢挨到天明,惊动了太子的伯父伯母,他们进来问道“贤侄,为什么在这里悲伤痛哭?”

“伯父伯母,侄儿不幸,父亲先去世,还没几个月,现在母亲也去世了,所以才痛哭,短短时间之内,竟然死了两位亲人,所以伤心不已,不能憋住,惊动了伯父伯母。”太子一边说一边哭个不停。

夫妻俩一听,连忙去尸体前一看,悲从中来,泪水涟涟,抽泣不已。

“贤侄,既然令堂已经死了,不能再活过来了。那就购买灵柩,安排后事,先下葬了才好,入土为安吧!”伯父说道。

“父亲死后不久,又遭到火灾,真是祸不单行,家里的田均已经变卖已净,现如今母亲又生病,将家里衣物变卖完了,给母亲买药医治,衣服也没了,已经没了银子买棺椁下葬。还是请伯父伯母在寒舍照顾照顾,守着母亲,我到常周员外那里借一些银子,才回来给母亲办理后事。”太子说道。

他的伯父伯母连连答应。

这一天,太子心头十分烦闷,他一路跑到常周家去见员外。

常周一看到太子,就喊道“这几天为什么不放牛了?竟然在家偷懒!耽误我不少工夫,岂有此理!你还想不想干了?”

“员外,我不是偷懒不来放牛,只是因为母亲病重危险,今天四更时辰,母亲已经离世,所以,愚侄来告诉一声,并恳求员外大善心,借来白银二十两,好让母亲下葬,让母亲体面下葬,以此特别感谢员外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太子说道。

“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已经欠下我不少银子,当时,房子已经卖了,你现在又来借,旧账未了,又添新账,我又不是开慈善院的,哪里有这么多银子用来周济别人?”员外冷笑道。

“先人欠下的员外的金帛,小侄年幼不知,现如今母亲尸在家,恳求员外大慈悲,略略施恩,念及一母同胞,出借银子十两,将母亲简单下葬,入土为安,等我长大成人侯,用放牛的工价来偿还借款,祈望员外成全此事,感恩不尽,没齿难忘!”太子说道。

“胡说八道!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惰之人,天天拈轻怕重的,耽误我的牛,现在不用你了,你不要多废话了!不借。”员外怒吼道。

太子知道难以说服打动员外的铁石心肠,说啥都不肯借钱,只有含泪悻悻而归。

“贤侄,银子借到了吗?”大伯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