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私塾 (第1/2页)

好书推荐: 笑主天下

第二天,赵珏早早洗漱完吃完早食,便去了村口牛车旁,等着堂哥来了之后便一起走了。李大爷赶车很稳,赵珏和堂哥不自觉地聊起进私塾的事情。

“彦霖哥,你害怕吗?”

“怕什么?”赵彦霖有点不解,昨天不是成功入了私塾吗?昨天不害怕,今天怕什么?

“当然是同窗啊。我们俩一直一起读书,突然多了这么多人,你不害怕吗?比如同窗好不好相处之类的。”赵珏表示自己挺担心的,担心自己跟别人相处不好。

“唉,这有什么?只要你不欺负他人,以诚待人就好了。我觉得你就很好,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赵彦霖看着自己的堂弟安慰道。真没想到在他印象中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堂弟还会怕这个。

想到这些年堂弟小小年纪就跟着村里的林猎户学功夫,还一起进山去打猎,赵彦霖就觉得这个堂弟怕是有熊心豹子胆。思及林猎户,赵彦霖想起了一件事。

“平安,你去镇上上学了,以后怕是不能再跟着你林师父去打猎了吧?”

“对呀,以后都不能了。”说着有点心酸,“以后在村里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别说上山打猎了,怕是连练武的时间都得挤了。”

“我入私塾前就跟林师父说过了,以后不能再跟他一起学武,一起打猎了。他早就知道了。”

“唉,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你们还同村,又不是以后都见不到了。”看着堂弟有些伤心的样子,赵彦霖立马安慰道。

“是啊,总还能见到的。”

说话间,私塾到了,赵珏两人下了牛车和李爷爷告别后进了私塾。

两人被带到夫子家里的一处小房间内。房间内也不过就三人,只有两排座位。大家都是十来岁的样子。赵珏看了一眼,好像自己是其中最小的一个了。

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之后,赵珏现,竟加上他和堂兄,整个班里也只有六人。

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是科举班,都是来年有望可以下场一试的学子,学习进度都相差不大。那边还有一个班就不一样了,学子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个别是认真读书的,大多只是来习几个字就回家去的。

班里六个人,除了他和堂哥外,差不多都是这镇上的富户家的孩子。他是最小的,家里情况也是最差的,不禁有点心塞。

六个人中,年纪最大的是陈楚明,今年十六岁,是镇上有名的商户陈家小公子。据说已经参加过一次县试且通过了,可惜折戟于府试。

还有一个商户家的学子,跟陈师兄同岁,但是月份上更小,叫刘青林。他运气不太好,连县试都没通过就被刷下来了。据说原本的水平也不止这样的,可惜了。

另外两个,一个叫刘根生,一个叫杨明义。刘根生十四岁,胖嘟嘟的,一看就知道家里不缺吃的,是地主之子。杨明义十三岁,跟堂哥差不多大,是由家里寡母带大并供养其读书的。这两人均未参加过考试,准备来年下场一试。

表面看起来杨明义更像是跟他们一种人,但是从看到杨明义第一眼开始,赵珏就本能的觉得这人不好相处。那眼里的清高孤傲是掩饰不了的,对方也没想掩饰。不过这人的才华却的确是整个班上最高的,当然不算上新进的他们两人。

周秀才讲课很好,由浅入深,旁征博引,让人心神激荡。赵珏很喜欢夫子的这种讲课方式。不足的学识也慢慢地补足上来,赵珏觉得,来年自己考中很有希望。

抄书的工作也在课余慢慢抄写。赵珏虽然知道时间不多了,明年就要下场了,还是花了时间先把手头的史书和律法书看完了,之后再慢慢抄写。至于自己的那份,赵珏表示都在脑子里,有空再默出一份就行了。

第一天来私塾上学,家里人还是很担心的。李大爷早早就在门外等着了,一出门就接上了牛车回家了。

回到家吃着晚饭,一边回答第一天上私塾的状况,同窗相处问题等等。

赵珏将自己在私塾认识的同窗,了解到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才被众人放过。

回到房间,想起今天还没打拳,便走到院子里打了会儿拳,洗漱完便睡觉去了。

渐渐的入学也有近一个月了,今天散学后,赵珏让李大爷等了等。揣好自己抄写好的《乾元律》赶到书店将书交还,收到银钱三两。赵珏便赶回私塾坐上牛车回了家。

接下来就是《通史》的抄写了。赵珏已经将《通史》整套看完了,《通史》内容多,要抄写完要几个月后了。沉下心来,赵珏开始了《通史》的抄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